文青律師 李兆環 法袍下的溫柔辯護

製作人:社長 張淯|文:林淑妙、劉端雅|攝影:王金文|責任編輯:林玟玟|核稿編輯:林淑妙

縱橫法律界23年,在法庭上唇槍舌戰、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私底下溫柔婉約、氣質優雅、從容自若。李兆環,柔肩挑重擔,承擔很多疑難棘手的案件,是一位既理性又感性的大律師。
鏡頭前,眉宇帶電、話語呢喃,舉手投足全是氣質的她,曾經面臨許多選擇。心懷法律的信仰和信念,讓李兆環堅定走了律師之路,她更希望社會大眾看到「法律人的溫度」。

明是喜愛文學、十足文青、優雅感性的女子,怎會選擇侃侃而談、口舌便給、義正詞嚴的律師之路?李兆環律師溫柔婉約地微笑回答:「受我父親影響吧!在我生命中,他是最佳教練,外在雖是剛毅的警察形象,內心卻溫柔似水。」

文學夢斷背誦法條

眼前的李律師優雅溫柔,謙遜有禮,絲毫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完全顛覆了律政劇的律師形象。李律師排行家中長女,自小循規蹈矩,自我要求很高,用功讀書,竭力成為2個弟弟與妹妹學習的好榜樣。她一直沒有偏離軌道,直到高中畢業的人生分水嶺之際。高中成績可以讓她輕易當護士,但她極力想上大學,在文學院繼續為自己的文學夢奮鬥。

不過,爸爸認為,讀文學寫散文唸詩詞,恐怕畢業後難找工作,所以鼓勵她往法商方向考慮。李律師自認數學是自己的強項,在班上也擔任數學小老師,但捫心自問,怎樣也比不上理工生,又何必不自量力呢。同樣地,法學對自己而言,完全是陌生的領域,所以不在選項之中。

至於為何後來選擇法學呢?她笑說,是被父親誤導。爸爸告訴她,法學只需背誦法條。李律師心想,自己從小背誦能力強,《唐詩三百首》、《長恨歌》和《琵琶行》朗朗上口,所以自信滿滿認為背誦法條法規簡直是易如反掌,就這樣選擇了東吳大學法律系。李律師上了大學後才發現,唸法學不是死背法條就能輕易應付過去,而是靠理解和推理,非常講究邏輯力。

李律師透露,自己是軍公教子女,知道身為警官的爸爸賺錢討生活不簡單,所以承諾爸爸求學期間會竭盡所能爭取獎學金,以此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最後,果然不負爸爸和自己的期待,大學成績一直名列前3名,達到自己的目標。

李兆環律師平日會議中,針對個案,逐一討論細節,務必鉅細靡遺,上法庭之前,充分準備。

父女情深影響深遠

親子關係及父母性格對子女個性養成有著深遠影響力,不但有助孩子人格發展,而且爸爸的參與,也影響女兒的擇偶對象。只要稍微有搜尋李兆環的臉書,不難發現她與父母親感情深厚,尤其爸爸的操守與修養對她影響至深,一直扮演著引導她方向和榜樣。

手捧「營業秘密與競業禁止」一書,增強在法律實務,可以隨時隨地服務客戶。

李兆環 小檔案
經歷:
1.行政院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委員
2. 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委員
3. 行政院勞委會法規委員會委員
4.臺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長
5. 臺北市晚晴婦女協會義務律師

寫得一手好字、榮獲模範警察的爸爸,在家總是沉默寡言,多做事少說話。在她心中,爸爸是一位既溫暖又有威嚴的敦厚老實長者,無時無刻用他自己的方式去關心子女。李兆環回憶道,爸爸在她小學階段時會檢查聯絡簿、訂正功課與抽考;到了高中課業繁忙的重要階段,由於自己算是屬於讀書勤奮的人,長得高瘦像竹竿一樣,爸爸深怕她讀書辛苦熬壞了身體,每晚泡好一杯熱騰騰的牛奶放在書桌,風雨不改。

當然,爸爸的威嚴也偶爾讓她感到懼怕,尤其是作業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李兆環現在的強大氣場,是經過23年的職場磨練而成,還沒進社會之前,她其實是個缺乏自信的「醜小鴨」,時常會達不到爸爸高標準的要求,嚴父的批評讓她自信心深受打擊,然而這一路走來,無損她父親的敬愛。

隨著畢業、結婚、執業,挑戰也更多更殘酷,父母親更是她強大的後盾。每當她受挫折失意的時候,爸爸常說一些老生常談的格言鼓勵她「關關難過關關過」。李兆環說,隨著年紀的增長,更能深刻體會到爸爸一直所灌輸的觀念:「不要只懂接受卻不懂付出」、「做人要做個令人想念,而非看到就想離開的人」,這些話一直迴盪在耳邊,時刻警惕自己做人做事。她坦言,國中以前,自己遇到小事情就哭泣,爸爸沒有安慰,而是循循善誘跟她說人生大道理,告訴她小女生不要動輒就哭,好像受到天大委屈一樣,做人要有度量,能寬容,才能做大事啊。

外鋼內柔心繫家庭

爸爸的期望沒有落空,李兆環精明幹練,在職場上表現亮眼,甚至被貼上女強人的標籤。不過她一直想撕開這個刻板印象的標籤。

她表示,從不認為自己是女強人。只是,就連大學好友兼閨蜜也對她有這樣的誤解,促使她不得不停下來思考。經過反覆思索後,她依然不認為自己是想當女強人。她笑著解釋說,如果有這企圖心的話,當年大學畢業後就不會馬上結婚生小孩,為人妻為人母啦。

的確,這樣的生涯規劃跟女強人扯不上關係。李律師認為,之所以給予外界這樣的觀感,可歸因於自己的責任感強,這督促自己在為人子女、為人母、為人妻與為人媳多種身份表現完美,扛起應有的責任和承擔。

再說,人有許多身份及面向,豈是一個角色就能完整呈現?被定義為女強人,雖心中極為抗拒,依然不習慣,但之後也逐漸調整心態,樂觀來說,這也代表了其他人認同自己在工作上的獨立、果斷能幹的一面。這樣的想法對她來說也算是一個很大的轉變。不過,在家庭方面,她強調自己是一個女人,是妻子、是母親、是女兒和兒媳。家庭是她最堅強的堡壘,所以除了認真做一個好律師之外,也盡心盡力經營自己最寶貴的家庭。

李兆環律師參加母親節聯歡晚會,表彰她在事業與家庭都能兩方兼顧,得到「母德成榮」的獎牌。

身負重任做好本份

〈律師法〉賦予律師極為崇高的使命,律師以保障人權,實現社會正義及促進民主法治為使命。但李兆環卻認為,除此之外,律師的天職更是幫委託人解決法律上的糾紛,以及用法律保護他們享有的權益。「如何讓法律保護你」 這是李律師一般演講的固定題目。她感恩自己當初選擇讀法律,既保護自己又可以用專業領域保障他人的權益。

如何才算是好律師呢?這個很難界定,畢竟價值判斷是相對的。不過,她認為,除了認真專業的態度,實務經驗與理論基礎兼顧,貫徹「學用合一」也極為重要,她笑說,初出茅廬的年輕律師,在理論基礎方面程度是最好的,但臨床經驗為零;而混了5年、10年,打官司的技巧自會隨著時間累積提升,不過,更不能絲毫怠惰,經驗與理論要並進不可偏廢,需持續精進不可停止。

另外,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是必備的職業素養。律師是經過的冗長的教育體制培訓出來的,所以要懂得把晦澀難懂的法律知識,淺顯易懂跟委託人解釋,解決他們的法律問題。

打官司追求勝負輸贏。很好奇在李兆環心中,什麼是輸贏呢?比官司輸贏更重要的是什麼?她認真回答,個人對輸贏的定義不同,有的是追求真相、公義;有的是索取高賠償,但無論怎樣,本質一樣,就是真正解決問題。

對李兆環來說,打官司是最後不得已的選項,如果可以透過訴訟外的方式來解決紛爭,如庭外和解、調解,也不失為是另一種溫和的解決方法。她強調,法院的判決不一定能完全解決問題,唯有把真正的問題解決才是贏,和平落幕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

受邀演講,藉著她的專業,把艱澀法律條文,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明,讓臺下民眾能快速能理解,不再對法律條文感到陌生。

書寫沉澱熱心公益

如何替委託人解決衝突,貫穿了律師的職業生涯,但自己的內心衝突又該如何處置呢?個性溫柔感性,但律師卻是一份很嚴肅的工作。對於這點,她也承認很弔詭。剛執業時,內心很慌亂和焦慮,常問自己能否繼續堅持下去?適合當律師嗎?

先天不足後天補,李兆環從零開始,她紮起馬尾、穿上套裝和高跟鞋,務必讓委託人推門進來,看到的是一位專業的律師,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委託人的信任。她一開始先當義務律師,接受公益團體的婦幼案、勞工案,慢慢累積到勞方、資方,腳踏實地經營自己的知名度和實力。

外在的問題克服了,自然輪到要解決內心衝突。雖然轉讀法學成為律師,但她沒有拋棄文學,仍持續隨筆抒發、寫散文、練書法的習慣,這是她獨處時充電與沉澱的方式,除了寫作的興趣外,在大學授課,更是與律師角色切割緩和的最佳方式。做公益也是她抒發壓力的出口,雖然要兼顧工作和家庭,但她認為做公益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抱持心有餘力量力而為的心態做公益。她強調,從事公益,與人互動,獲益最大的自己。法律事務是高壓力行業,在委託人或法庭上,不允許有個人情緒,所以一定要找適合自己的方式把負能量或壞心情轉換。

言談間,筆者發現他們父女倆都有一股為民請命的正義感,所以大膽猜測當年爸爸就看到了李兆環擁有適合當律師的特質,而旁敲側擊引導她選擇法學。筆者話音剛落,她笑著說,也許有這可能性,下次一定會找機會解開謎底。不過,毋庸置疑的是,讀法學做律師,也的確跑對棚,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