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吳明益最近應邀至紐約暢談著作「單車失竊記」,被問到當前兩岸情勢,他表示,台灣下一代本質已隨時間改變,兩岸緊張對立源自於中國不懂台灣文化,政治人物是始作俑者。
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與美國筆會(PEN America)合作第15屆世界之聲文藝節(World Voices Festival),這次邀請吳明益出席「戰爭的沉思」座談會等活動,
曾以「單車失竊記」入圍英國曼布克國際獎的吳明益,成為第一位獲邀出席世界之聲文藝節的台灣作家。
吳明益在7日的座談會上,與法國小說及劇作家羅蘭高蝶(Laurent Gaude)和伊拉克旅美小說家錫南安東(Sinan Antoon)一起分享各自與戰爭有關的作品,闡述來自不同種族、國家及文化背景的人,對戰爭的觀察與反思。
當他被問到台灣內部是否認為台海可能再起衝突,吳明益表達,台灣文學受原住民、世界文學影響深遠,幾十年來文化發展出巨大改變,現在兩岸對立,是在於「中國不曉得台灣文化,而台灣下一代本質已經隨著時間改變」。
吳明益表示:「這一代作家幾乎沒有受中國作家影響,因為在我成長階段,不可能接觸中國作家’的作品,可是政治人物不去理解,這種文化面的變局,只單純從政治觀點思考戰爭、統一、塑造一個強大帝國,可以對抗西方的強大帝國。」
他直言,海峽兩岸緊張現況「完全是政治人物造成的」。
吳明益今天在紐約辦事處接受訪問時,談及上述發言說「我覺得這不是個能夠善了的事,不是那麼簡單,像我們小時候玩戰爭遊戲一樣,一個國家可以消滅另一個國家,或者說『我就統一』。沒有那麼簡單。它會變成一個漫長的痛苦,根本沒必要。」
他提到,自己認識一些中國知識分子與作家,他們非常理解台灣的處境與文化現狀,這些文化界人士的態度與北京政府相去甚遠。
在他的作品「單車失竊記」中,吳明益從開始尋找一輛1993年父親失竊的單車出發,交錯描述1941年日本侵略馬來半島,重視人們與動物、森林共同遭受傷害的戰爭,其中有一段故事,描述關於緬北戰爭,帶出原名阿妹的大象,牠顛沛流離來到台灣,最後成為林旺的往事。
他說,林旺的故事是源自於一名護送牠到台灣老兵的記述,畢竟數以百萬計的人捲入這場戰爭,不會有人記錄每個人的反應,只是難得有人記錄大象的反應,成為後世對那場戰爭的重要認識窗口。
他表達,人類不完全理解戰爭為何反覆出現,或許就是因為沒有真正面對戰爭中每個人受到的創傷,太多歷史與小說記載戰役的勝敗,卻缺少仔細記錄每個士兵的反應,「我覺得這是我們這代小說家的責任」。
談到作品散發的強烈對台灣認同,他說:當代作家接受世界文學教養,容易失去所占獨特地位,「在我看法裡,愈本土就愈世界,愈有可能在世界上找到一個位置,原因是你深刻認識成長環境,包括歷史、生態等各種知識,就會變得更獨特,更容易在世界舞台上被注目」。
他認為,未來寫作題目就算源自世界,材料仍須有在地性,作品才有風格。
對於著作被翻譯成其他語言,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吳明益表示,寫作時完全沒想過,純粹是意外,就算自己的著作不再被介紹到國外,也頂多就回到原本寫作狀態。
他引用中國作家莫言的話,作家很像春蠶吐絲,不會想到有天會吐出一條絲綢之路,盡力吐絲就對了。
至於新作品,吳明益透露想寫有關於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的故事,結合二戰期間日本軍隊,他們在台挖掘軍事坑道與1990年代水泥產業東移的背景,他表示,這個題材已構思6、7年,尚未動筆,為了取材,接下來可能要實地探勘洞穴。
吳名益4月份無預警宣布,他臉書個人專頁將不會再發表文章,並逐一刪除5000名臉友,貼文未提及特定原因,引起書迷關注。
當他被問到臉書專頁變為「廢墟」的動機,吳名益的解釋,他曾用社群媒體經營與學生和陌生人的關係,前者是用於課程討論,與學生關係產生變質,後者就有如槓桿,從事社會或環境運動時如有私心,可以藉著這種槓桿讓自己變得更有名,更具有影響力。
47歲的他說:「我只是覺得人生差不多要結束了,就是到了一個走下坡的階段,珍惜最後一些時光,好好跟自己還有想做的事情相處,這是最核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