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重返20歲?

副刊/重返20歲?
副刊/重返20歲?
不同版本的《回到20歲》。組合圖:翻攝自Netflix

「身體交換」是電影或文學創作常用的題材,琳賽蘿涵和廣末涼子在絕美的少女時代分別在「辣媽辣妹」、「秘密」裡扮演過和媽媽交換身體的女兒。吳宇森的Face Off,只讓大壞蛋約翰屈伏塔和好警察尼可拉斯基凱吉換臉,但凱吉老婆卻完全買單,這邏輯我完全無法接受——都老夫老妻了,只換臉不換身體哪能搞混?我單從膝蓋就能認出我老公!

扯遠了,其實我想談的是「老」問題。到今年10月就滿58歲的我,身高162體重51,和20歲時幾無二致。我們這一代的銀髮族,和上一代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看起來並不老,體態纖細精實、心態與時俱進,不承認也不覺得自己老。例如,我上週換了新髮型,弄好後脫口問設計師:「我燙這樣會不會很像歐巴桑?」見設計師一臉尷尬,才想到我明明已經超越歐巴桑,是年過半百的老婦了。又如一位跟我同齡的同事,因為市場攤商叫她「大姐」就當場嗆人家:「誰是你大姐?」氣噗噗跟我們告狀,說對方看起來明明比她老。莫怪網路熱傳一張早餐店照片,特地訂做紅布條告誡客人:「18歲以上請勿叫阿姨以免影響餐點品質」。誰都不服老,因為「老」指涉的不只是青春不再,還暗示著思想過時、科技落後、恐同親中、既得利益、爽領退休金掏空國庫債留子孫……年少輕狂理所當然,偏偏初老的五六年級生有高比例是彼得潘和小甜甜,自認能抗衡歲月的大叔大嬸槓上驕傲嬌貴的時代青年,對立與衝突在所難免。過去,敬老是美德;現在,敬老有時是冒犯了。

然而,若問我願意重返20歲嗎?我個人是不願意啦,因為不是穿越時空回到20歲那種,是身份、人際關係、生活環境都沒變,只有我的身體從58歲變回20歲,這,也太為難身邊的人了,光想到30歲的兒子要叫看起來像他妹妹的我「老媽」,簡直叫人不寒而慄。但,人總是愛作夢,2014年一部描述70歲老奶奶突然變回20歲少女的韓國喜劇–「回到20歲」,芭樂情節大受歡迎,還被翻拍了至少四次:中國版的「回到20歲」、泰國版的「忽然20歲」、日本版的「重返20歲」和印度版的“O,BABY”。不過,不管哪個版本,女主們當了一陣子回鍋少女,還是選擇回歸奶奶身份,畢竟,只有自己變年輕,身邊的人事物卻無法跟著倒帶,實在也是處處掣肘、窒礙難行啊。

宋太宗趙光義(趙匡胤的弟弟)寫過一首名為〈緣識〉的五言絕句:老少競浮沈,須知歲月深;開花如似夢,世有幾般心。大意是說:當人們窮極一生忙於逐夢拚搏之際,須了解生命短暫、唯有時間亙古恆常;面對如夢的短暫青春,世人究竟有多少不同的感思呢?貴為一國之君,趙氏尚且無法阻止肉身的衰朽、生命的終結,更何況凡夫俗女的我們?

青春易逝、紅顏會老—每個人的18歲都只有365天,每個歐巴桑都曾經「豆蔻梢頭二月初」、每個歐吉桑都曾經「春風得意馬蹄疾」。如果你風華正盛,不要盲目傲慢自以為青春無敵、歲月不老,想要「不負少年頭」,絕不是「引刀成一快」,而要懂「十年磨一劍」;如果你風華不再,不可倚老賣老自以為精於世故、英明睿智,想要優雅老去,生理上得節制口慾、規律運動、勤跑醫美(哈哈),心理上更得謙卑寬容、樂觀獨立、終生學習。

活著,已經不容易了,每個不同人生階段都要活得好好的,更是千難萬難。想降低世代衝突、提升世代融合,不妨一起常念此偈:老吾老有一天你也會老;幼吾幼想當年你也8+9。

作者:凌美玲

退休教師、新手銀髮族、不專業咖啡師。擅長以小說、電影逃離現實。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