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暴烈退去後的療癒與重生——《瀑布》

副刊/暴烈退去後的療癒與重生——《瀑布》

副刊/暴烈退去後的療癒與重生——《瀑布》

《瀑布》電影海報。圖:翻攝自「本地風光」

「瀑布」毫不留情地衝擊都市裡疏離的人性,沖刷我們自以為成功的偽裝,然而當暴烈退去,心中的流水漸漸滲透每一顆毛細孔,幾近窒息的毀滅幻化成溫柔的撫摸,賦予自我療癒和重生的力量。

故事一開場即為高張緊繃的狀態:面臨高三升學壓力的女兒與失婚的女強人母親,每天早晨光是一起出門都像一場無聲的戰爭,母女關係的橡皮筋因疫情隔離拉到極致,青少女緊閉的房門、隔絕的耳機、和不耐的語氣,讓一切應聲斷裂。我們跟著母親的視角迎接這場暴風雨,所有的不安、猜測、與試探,逼著觀眾一同繃緊神經,試圖釐清一切的謎題,然而當我們愈接近核心,有的不是推理正確的快感,而是更多的不捨與擔憂,我們轉向女兒小靜所見,望向家庭另一種可能的方向。

電影在配樂與影像都處理得精準流暢,隨著音頻高低起伏的情緒推動劇情,而包囊整個故事開展的家,位處一棟正在拉皮,翻新外牆的老房子,窗外包裹著大片藍色帆布,風吹動的時候,從遠方眺望像極了瀑布——都市叢林裡的瀑布,通向新穎與美麗,卻必須在其中忍受單一、絕望、與窒息。

但瀑布不會源源不絕,大樓的帆布也終有拆下、工程結束的一天,當陽光再次灑落,我們是否能欣然挺立,享受大水之後的清新?在《瀑布》裡我們見到重拾生活的可能。

我很喜歡女兒小靜的片段,生活很困難,但我們總能選擇面對的方式。醫師的提醒:最重要的是「理解她」,小靜真切地嘗試理解母親,儘管在觀眾看來是病症所致的幻想,小靜都認真以對,甚至讓先入為主的我們在真相前汗顏;而母親也終於在發病後重新審視生活,面對自己的感受,嘗試和小靜開拓新生活。

導演善於利用互文性的手法刺激我們的思考,沙發上空洞的眼神、夢境的再現、睡覺時被凝視的壓迫,交織錯落讓我們深深陷入這個虛實相生的幻境,無法自拔卻又為之著迷。此外,生活周遭的小人物也時時牽引我們日常的脈動,導演呈現的眾生相獨具魅力,每一位客串的演員準確而不鋪張,我們見到時而愧疚時而偽善的父親、即時釋出善意的第三者、只敢向未成年小靜提要求的管理員、重情分的清潔阿姨、或看似「人很好」卻私相授受的房仲等等,一同勾勒出了主角母女更有層次的生活面貌。在不停流動的時間裡,這些小人物也是或好或壞的推手,因生命的流水終將穿過個體,邁向匯集。

比起《陽光普照》非死即傷、高張的父子對峙,鍾孟宏導演這次在《瀑布》中示範了母女關係同時有水最激昂、最沉靜,最暴力也最柔軟的一面。瀑布之後,滅頂或生還?背景溫柔的女聲緩緩唱道:「偶爾飄來一陣雨,點點灑落了滿地。也許雨一停,我就能再見到你,也許雨該一直下不停⋯⋯」強大的流水化為點點細雨,輕輕安慰著我們的心。

作者/季竺怡
IG「樂遊原(@leyou_yuan)」共同經營者。

本篇文章轉載自《 桃園電子報 》。原文:副刊/暴烈退去後的療癒與重生——《瀑布》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