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不悚然的庫納霍拉(Kutna Hola)人骨教堂

圖/獨家報導製圖
圖/獨家報導製圖

文:楊正寬 中臺灣教授協會交通觀光組召集人|攝影:楊正寬

並沒看錯,題目沒錯,我也沒打錯字,真的是如假包換的以真正「人骨」拼接裝飾的墓地教堂!恐怖嗎?我覺得用聽的比自己去當場看了還恐怖!

竟然貪玩到墓仔補也敢去。

基於好奇,特別抽出今天(2019/07/24)搭了一小時四十分鐘的巴士到布拉格東南的庫納霍拉(Kutna Hola),這個14世紀因開採銀礦而成為全歐洲最富有的城市。該市的歷史中心,也因為散發迷人美麗的中世紀城市風情的魅力,而於1995年整個歷史古城被UNESCO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最吸引人的景點首推位於東北郊外的「人骨教堂」,是到庫納霍拉,甚至捷克旅遊,都是人人必訪的景點。

人骨教堂入口上方用人骨綴綴成的史瓦森堡家族徽章。

先説人骨教堂(Kostnice)吧!它原來是在塞德雷茲(Sedlec)默默無聞的一個修道院,13世紀十字軍東征的軍隊從耶路撒冷帶回泥土,撒在修道院外的墓地,開始名聲大噪,很多中歐貴族們都想下葬在此。14世紀因為布拉格發生鼠疫大流行,造成約有四萬多人葬於此地,墳地面積也就越來越廣。直到1870年被德國貴族史瓦森堡(Schwarzenberg)家族買下此地,僱用木匠師Franti Rint將墓地約4萬多人的骨頭收檢並雕成聖物,做成教堂的裝飾,數字之龐大令人訝異又驚奇,不論窗戶、拱頂、十字架、祭壇、吊燈及史瓦森堡家族徽章,都用頭蓋骨、大腿骨、肋骨拼接裝飾而成,甚至用骨頭拼成木匠師Franti Rint自己的名字,很有特色,只是這些已經逝去的貴族們,一定始料未及,會想不到自己在百年後,竟然成為頗負盛名的觀光景點。

教堂中的人骨雕成聖物、窗戶、拱頂、十字架、祭壇、吊燈。

人骨教堂是建在凹地上,要走下台階進入,所以較為陰涼,又看到這麼多的真人骨頭綴起來的藝術,比起外頭火熱太陽,更形陰森淒冷。我看到大家莫不都是繃著臉走著、看著、想著、拍著的肅穆表情,心想是因外國文化不忌諱,如果換成東方華人,又如果這麼多人骨陰魂不散,到時不知道看大家要往那裡逃啊?

參觀後甫步出教堂要上台階時,剛才參觀所感受到密集轟炸的驚奇、訝異心情,還沒有調適過來的時候,就突然在教堂的台階上,聽到一位操著閩南語的台灣領隊,對著她帶來的阿公阿嬤旅遊團說:「這裡沒有『茉草』可以採來給大家避邪的喔,等一下大家進入教堂參觀時,只要默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拿出身上帶來的『媽祖婆香火』,就會平安沒代誌(事)啦!」出乎意外的,能遠在東歐還能看到家鄉來的這可愛溫馨的一幕,不盡要佩服她真的是一位很稱職又懂台灣旅遊文化,懂得文化差異的好領隊,可惜不是我的學生,因為她並沒跟我打招呼啊!

庫納霍拉旅遊圖。

其實庫納霍拉還有帕拉斯凱赫(Palackeho)廣場、義大利宮(Italian)、聖詹姆斯教堂(Church of St. James)、柯伯斯禮拜堂(Chapel of Corpus Christi)、石頭噴泉、鼠疫防治紀念柱、聖母升天與聖若翰洗者教堂,以及聖芭芭拉教堂,景點很多。其中後兩者可與人骨教堂合購參觀套票,讓你ㄧ口氣看個過癮。

肅穆莊嚴的聖芭芭拉大教堂(St.arbara Cathedral)內部。

帕拉斯凱赫(Palackeho)廣場是在庫納霍拉的市中心,上述所有景點幾乎都以此為中心就可以到達,因此遊客服務中心也設在廣場邊。因為買的人骨教堂套票,還包含可以參觀聖芭芭拉大教堂(St.arbara Cathedral)。於是進去參觀。該教堂始建於1380年,曾受胡斯戰爭及1558年銀礦開採耗盡的影響,直到19世紀才以哥德式建築風貌完成,其圓頂拱門、拱窗及拱廊華麗優雅。內部有八座禮拜堂圍繞著主祭壇,牆上壁畫紀錄15世紀礦工的工作場景,可說是波西米亞地區最具價值的哥德式建築,在199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聖芭芭拉大教堂(St.arbara Cathedral) 。

至於義大利宮是14世紀因生產銀礦而繁華,被當時波西米亞國王瓦次拉夫建成皇家鑄幣廠,因鑄幣師傅大都延請義大利人而得名,現在成為鑄幣博物館。還有聖詹姆斯教堂,在1380完工時原來是哥德式,17世紀重建又改以當時流行的文藝復興巴洛克風格整修,有高聳86公尺高塔,是傲視市中心的地標。

14世紀因為布拉格發生鼠疫大流行紀念柱及義大利宮。

而柯伯斯禮拜堂(Chapel of Corpus Christi)是與聖芭芭拉大教堂(St.arbara Cathedral)同時興建,最早作為納骨塔之用,由於是很好制高點,現在已經變成遊客喜歡登臨欣賞庫特納霍拉的景點。其餘石頭噴泉、鼠疫防治紀念柱等歷史中心各個景點都環繞廣場邊,就以照片跟大家分享,恕不一一贅述。末了,只是想再跟大家叮嚀一次,人骨教堂看了並不會毛骨悚然,也不會中邪或卡陰,不相信的話,建議你自己去看就知道了!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