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河南有台灣村 高山族人後裔移居?

圖/獨家報導製圖
圖/獨家報導製圖

文:楊正寬 博士|圖:編輯部

天上網觀看YouTube中視《大陸尋奇》,無意間看到介紹河南鄧州風土民俗,隨著節目主持人的採訪,赫然冒出了一個「台灣村」,還居然繪聲繪影,跑出了一個1661年4月隨鄭成功收復臺灣時的部將「黃廷」,以及1668年,黃廷帶領了一批原住民到大陸定居拓墾的一連串生動故事。看了之後頓時「霧煞煞」,對於臺灣史雖不敢說精通,但短短二十多年明鄭時期的歷史,我也不致於如此陌生到這麼連聽都沒有聽過鄭成功有部將黃廷這號人物啊?

於是我不死心,節目結束後,先拿出書架上所有臺灣歷史的書,地毯式詳細搜索。結果沒有啊?只有叛將施琅,哪有黃廷?仍然覺得事有蹊蹺,想說這麼有水準的節目,又有拍攝影片,也訪談先祖被黃廷帶過來的臺灣原住民後代為證,逼得你不得不相信,難道臺灣史缺了一角了嗎?

可是我還是不死心,但又能怎麼辦?腦袋一轉、靈機一動,想到我們大家親愛的「谷歌」(Google的中譯名),結果順手輸入黃廷,沒有什麼啊?再按電視節目輸入「河南鄧州黃廷」,哇!果然啪啦啪啦跑出了一連串的資訊,令人不可思議,目不暇給。

谷歌是這樣說的:「位於鄧州城西北四十五華里張村上營、冠軍兩個行政村的上營、下營、張許村三個自然村,被稱為『台灣村』。這裡住著上千人,是台灣高山族的陳氏家族。如今他們的長相、性格、婚喪嫁娶、及家庭成員的稱謂,都保留著台灣高山族的獨特風情。」

1997年,村民陳堂三家的老房屋倒塌,其妻在清理房內物品時,無意間發現了編纂於清同治六年的陳氏臺灣原住民家譜。隨後,周、林、黃、蔡四姓也先後找到了各自的家譜。傳說變成了信史,村民們臺灣原住民的身份也最終得到了確認。

該家譜的發現在全國還是首例,同時彌補了高山族無文字史的空白。據陳氏祖傳和陳氏高山族家譜顯示,他們的始祖叫「依那思羅」,原系臺灣嘉義縣阿里山茲歐部落人,生於1646年7月16日,1661年4月鄭成功及部將黃廷收復臺灣時,十五歲的依那思羅被征從軍,被黃廷將軍收為馬夫。

1668年,依那思羅跟隨黃廷到河南鄧州屯墾定居,娶當地一位岑氏女子成親,以妻姓諧音改名陳年。生育四子。1682年,依那思羅跟隨黃廷再次征服臺灣,把次子元勛、四子元傑帶回臺灣嘉義縣阿里山番社。l718年依那思羅卒後,葬於鄧州下營村廟溝河畔,後其四子失去聯繫。

在婚喪嫁娶習俗及輩份稱謂上,他們至今仍保留著臺灣原住民的許多習俗。結婚時,新人不能坐車,要用轎抬;新人下轎時,用畫有八卦圖的竹篩罩在頭上。

村裡至今還保留著一頂用於嫁娶新娘的花轎。人死後,多把棺木橫放堂屋,出棺時,棺木里要放上一塊小木板,象徵幫助死者漂洋過海回到臺灣故鄉的帆船。在稱謂上,他們叫「爹」為「嗲」,叫「媽」為「呢」,叫「爺」為「公」,叫「奶」為「馬」,叫「姑」為「高」,叫「哥」為「香」。

現在,陳氏高山族保留下來的部分遺物有:陳氏家譜、依那思羅的墓、碑,黃廷將軍的頭盔、畫像及石碑等。2002年8月,為紀念始祖誕辰356年,鄧州「台灣村」群眾將始祖依那思羅夫婦之墓重修,重新刻制墓碑,墓碑上寫著「大清台灣慕儀墾兵始祖公依那思羅、母岑氏合葬之墓」。在村口新建了一座牌坊門樓,上嵌台灣村。

好啦!我已經善盡轉述責任囉,有沒有覺得曲折離奇很精彩,你若問我是真的嗎?我會說「不知道」,這種1997年突然冒出來的故事,都會有很多合理的懷疑吧?隨意一想,鄭成功終其一生加上明鄭全期,勢力延伸到阿里山了嗎?原住民有姓嗎?原住民也有家譜嗎?家譜還是用繁體中文毛筆字?三四百年前,原住民嫁娶有花轎,不是新郎背新娘嗎?原住民也有八卦米篩?

我也不敢武斷說沒有,真的非常希望是我學之不精,或是孤陋寡聞!但也或許是有人為了「大中國」縝密的編了故事,管不得你信疑參半,只是恐怕將是臺灣史學者們未來還有得努力鑽研,到底是該如何彌補這塊歷史的缺角?還是印證傳言中最會竄改歷史惡習的日本與中國;當然更是未來我很想繼續探究,也很有興趣找出真相答案的功課,加油!加油!

guest

1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葳葳
葳葳
2 years ago

我笑了 這歷史編的可奇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