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前民調與網路大數據相互印證 國民黨主席選舉棄保效應是關鍵

文:吳世昌|圖:編輯部

民黨主席選舉結束,選前一天CNEWS匯流新聞網獨家公布委託趨勢民調公司執行的朱立倫小贏張亞中一個百分點民調,催化了國民黨內的「棄保效應」,使朱立倫險勝出,但朱也成為國民黨歷屆唯一得票率沒過五成的黨主席。

上週國民黨主席選舉前,筆者在本專欄<國民黨主席選舉民調霧裡看花 大數據分析朱江張卓誰能勝出>一文中,透過選前的網路大數據結果,認為張亞中雖總聲量最高,但負面評價最多;朱立倫總聲量排名第二,負評相對較少;江啟臣則是聲量與朱、張兩位有段差距,因此覺得朱立倫應是國民黨主席參選人中,最「中庸」的黨主席人選,有可能使國民黨員「棄江保朱」。

從整體選舉結果來看「棄江保朱」的確發生,這也與上文透過網路輿情分析得到的結論相符與相印證。

根據CNEWS匯流新聞網選前一天公布引發「棄保效應」的「黨員民調」,朱立倫獲得了29.34%支持率,張亞中則是28.36%,兩人勢均力敵,江啟臣則是17.97%,卓伯源則1.83%。

而根據「趨勢民調網路大數據搜尋引擎」選前整理的8月17日至9月24日大數據資料顯示,若將四個人的正面聲量,換算成個別總聲量中的正面聲量,再以百分之百做分母,看個人正面聲量在四人正面聲量總和佔比,作為四個人的「四個人的網路聲量支持度」可以發現,網路大數據顯示的結果,與選前民調產生不謀而合的結果,都是朱、張打平,江第三。

選前民調調查對象是國民黨員,是具有真正投票資格者,而選前大數據分析對象則是網民,兩者雖然母體不同,但不謀而合的呈現了相同的結果。從選前民調與選前大數據數字來看,選前朱、張兩人的確是五五波局面,選舉情勢之緊繃,由此可以看出。

下圖顯示了國民黨總統選舉的最終投票情形,並與選前民調與選前大數據做了對比,可以發現,選前民調的結果與選舉結果,在江啟臣與卓伯源的得票數上,較大數據數字更為接近,顯示透過完整的抽樣調查,合適的母體對象所做出來的民調,在選舉預測力上,仍較大數據為佳。

至於大家關心的「棄保效應」,則發生在電話民調中的「未表態者」,原本22.5%未表態者,最終有16.44%選擇挺朱,4.23%仍支持張,不到1%挺江,導致朱最後以未過半,45.78%支持率,勝過張亞中13.19個百分點,當選了國民黨主席。

由選舉結果推算,選前一晚的「棄保效應」的確明顯發酵,若沒有棄保效應,朱立倫最後即便贏了張亞中,恐怕也只在百分比個位數字的輸贏範圍內。

再從「趨勢民調網路大數據搜尋引擎」9月24日至9月25日兩日的網路大數據來看,在選前民調公布後,朱立倫的網路總聲量增加了1.52個百分點,張亞中減少了0.83個百分點,江啟臣減少了3.47個百分點,明顯棄保效應對朱立倫產生了正面的挹注。

筆者在<大數據看臺灣>專欄中多次強調,透過科學化的數字,觀測或預測事件的結果,最佳的方式就是結合民調與大數據,才能獲得最準確的判斷,從國民黨主席的選舉,再次印證了這個論點。

由於國民黨主席的選舉,是採用「黨員投票」,一般民調機構無法取得黨員資料,因此選舉期間,相關民調數字缺乏,才有筆者前一篇講的「霧裡看花」現象。

在張亞中因為第一次辯論時,聲量大起,即便同台競選的候選人,都無法判對張亞中是真的有獲得國民黨員支持,還是只是「1450來亂」,但從大數據即可看出,張即便在網路上負評高,但高聲量的確也反映在國民黨員的支持者上,甚至超越現任主席江啟臣。

而不論是現任主席江啟臣,或是新當選主席朱立倫,若是能盡早透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張亞中的聲勢竄起「並非無據」,進而進行選戰策略調整,相信選舉不會打得這麼辛苦。

從選舉過程來看,相信朱立倫在選舉後期,也的確透過民調掌握到了張亞中已經「超江趕朱」,對朱產生了極大的威脅,因此才有了「紅統」、「國民黨分裂」等危機意識操作,纏鬥到最後一刻,最終靠著選前民調棄保效應發酵,投票時拉開了與張亞中的差距。

從下圖朱立倫一周聲量趨勢來看,朱立倫幾乎是靠著9月24日選前一天,25日選舉當天聲量急拉,到26日確定當選後達到最高峰;選前一天的「棄保效應」,對朱立倫的聲勢拉抬的確相當明顯。

最後看一下朱立倫當選主席後,面臨的挑戰,下圖透過網路大數據搜尋引擎的「文字雲」可以看出,習近平對朱的賀電,以及朱立倫的回電,對於九二共識的看法,以及兩岸是否統一的爭議,仍是網路關注的主要焦點。

從9月27日左右,網路評價對朱立倫最新負面評價,批評朱立倫「舔共」、「親中」、「亡國感」、「中國魁儡」是主要的批評,而認為「朱當選,民進黨贏定了」的網路批評也不在少數,朱立倫就任國民黨主席後,如何打臉網路酸民,證明自己有能力幫國民黨贏回政權,也不會成為「中共代言人」,則是朱要面臨的艱鉅挑戰。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