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和平者更該深思和平的定義

文:吳崑玉|圖:編輯部

個博士臺上排排站,人人高舉兩岸和平大旗,但誰能告訴我,你們口中的「和平」怎麼定義?是種什麼樣的「和平」?是韓戰那種無限期停火?是割讓臺灣那種放棄抵抗?還是傳統中國周邊藩屬國對宗主國的納貢稱臣?

古今中外,戰爭很容易辨認,但和平卻很難定義。通常和平只是「沒有暴力戰爭」的狀態。即使如此,像英法百年戰爭、三十年戰爭這些長期戰爭,也不是天天在打、處處在打,暴力衝突一樣是短促特例,多數的無暴力衝突時間能稱為和平嗎?如果保持武力對峙與敵對狀態,板門店至今七十年仍在對峙,所以朝鮮半島不和平嗎?塔利班也曾與阿富汗政府簽過和平協議,但恐怖活動仍未停止,連國家情報總局都被炸了,這和平值得依恃嗎?如果A國侵略和統治了B國,但反抗的游擊戰與恐怖活動從未停止,抓捕關押異議份子的官方行動也從未間歇,這能叫「和平」嗎?希特勒、史達林、毛澤東、小布希、川普、習近平都高喊和平,卻都只是用和平口號來掩護衝突或為戰爭辯護,請問,他們口中的和平,等同於對方的下跪屈服,這是你們期待的「和平」嗎?

學者曾謂,「和平」跟斯斯一樣有兩種:「消極的和平」與「積極的和平」。「消極的和平」只是沒有暴力衝突的狀態;「積極的和平」卻包含了溝通、交流與合作。其實這也是句廢話,像「五眼聯盟」國家間密切合作,誰會談論和平?1920年代歐洲一片祥和,還有人出書暢論戰爭已經終結,十年後卻迎來二次大戰。從人際關係到國際關係,和平只是一種由有無戰爭定義的狀態。

坦白說,和平向來只是戰爭的陰影。戰爭是可辨認與可辯證的主體,當人們不想戰爭,才會看見和平。當某人日正當中一頭熱的聚焦戰爭,和平立馬消失無蹤。和平與戰爭,不是兩個獨立的事件,而是一體的兩面。

只不過和平為人們所喜愛與期待,戰爭為人們所厭惡和恐懼,政治人物們才會宣揚和平而避談戰爭,但這是在邏輯上與現實上都說不過去的論述。「想要和平,必先理解戰爭」,不是好戰者的口號,而是邏輯與現實上的必然。

戰爭,是人類社會有組織的暴力行為,其基本邏輯與日常社會中的暴力行為並無二致。暴力行為,通常發生在體力較強大的一方,想以較簡單的方法解決衝突,所以家暴通常是男人打女人,但粗壯的包租婆也易施暴瘦弱的老公。在衝突中,體力較弱的一方需要用智力來化解或緩和衝突,如無法阻止,通常會尋求外援,例如119或女權協會。

國際關係運作邏輯也是一樣,強者常不想多談而直接使用暴力遂行意志,弱者則虛與委蛇或尋求外援,增加施暴的成本與報復性恐懼讓他打不下去。戰爭與和平一如婚姻關係,婚姻關係(和平)需要兩個人一起經營維繫,家暴或離婚(戰爭)卻只需要一方翻臉或堅持走人,兩者運作路徑向來是不對稱的。

更深點看,「和平」必須與「支配」連在一起,才較能定義其面貌。「支配」就是遂行意志,一如「權力」的運作性定義,「如果A能叫B做B不願意做的事,便稱A對B有支配力」。因此,在沒有暴力衝突的前提下,「和平」可以有三種類型:「支配者的和平」,例如統治者或宗主國;「被支配的和平」,例如被統治者或成為藩屬國;「僵持的和平」,類似史密斯夫婦那種互相家暴,誰也打不贏誰,大家都打累了,於是尋求妥協。冷戰與大多數的停火協議,皆屬此類。

換言之,所謂「和戰之計」的根本,便在決定雙方的「支配關係」?如果你不願接受十幾年前論文裡一個「國」字就被定罪為臺獨份子,那就只能戰為主,和為從。相反的,如果你覺得永遠該大局為重,自己委屈被關甚至犧牲小我都沒關係,那就會選擇「求和棄戰」。支配是因,和戰是果,其理甚明。

其次,若不想接受對方支配,選擇了「戰主和從」,也不一定立即走進戰爭。現代國際關係中還有「衝突管理」可以當攔截索或煞車皮,這是一系列包含對話、談判、仲裁、協議、停火、撤軍、熱線、中立區、國際法庭等處理雙方衝突的機制,以避免衝突雙方由意外直接進入全面火拼。許多軍事專家擔憂臺海情勢一觸即發,並非因為臺灣不願屈服於大陸淫威,而是兩岸之間幾乎沒有衝突管理的機制。96年臺海危機時,兩岸之間還有許多直接對話或「二軌」溝通管道,現在卻付之闕如,這才是真正的危機。

換言之,藍營主將們老把兩岸和平等同於無限屈從大陸意志接受統一,因此被罵成投降主義和統戰工具,其實一點也不冤。如果真有志於兩岸和平,同時保有中華民國主體性,便該優先建立兩岸從官方到民間的「衝突管理」機制,包含公正有力的第三方仲裁機制,而不是遵從對岸「兩岸問題是中國人家務事」的說法,任由老共關起門來家暴,或胡錫進這種「咖」來說嘴兩岸關係。

最根本的還是那句老話:「沒有打的本事,就沒有談的籌碼。」歷史上多數和平都來自衝突各方打到累的結果,而不純是幾個外交家杯觥交錯的功勞。權力平衡或恐怖平衡所帶來的暫時和平,經常是長期和諧關係的初級階段。和戰之間的主從關係與因果順序不應錯位,也不能錯置,否則就是自尋災難。

真實的和平向來是慘痛現實的苦果,而不是讓人站上道德制高點的階梯。負責任的當政者與政治家們,更該細思和平的來源與真義。高舉和平大旗者,更該搞清楚衝突管理的機制,而不是故意忽視衝突。我們更該承認人類社會並不完美,務實對待人性醜惡本質,從理解到化解,再從化解到和解,才能創造真正的和平。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