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香格里拉鐵馬遊金門

文:王宏男 博士(國立金門大學通識與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圖:王宏男博士提供

2022年4月8、9、10(五、六、日)連續三天由金門國家公園(以下簡稱金管處)辦理的香格里拉自行車鐵馬遊金門,可以算是近年來參加過各種深入地方閩南、戰地以及僑鄉文化活動之一。特色不僅是文化探索,如果沒有好的體力、健康的身體,若要全程三天有始有終完賽,不分年齡困難度還是有且具挑戰性,期間幾位不常騎車車友就有抽筋現象,甚至體力不支、受傷,搭乘保母車走完全程。此外,這次有過半數車友為台灣來的旅客,所以對金門可以算陌生。

此篇文章目的不在替任何單位背書甚至是宣傳,主要在推廣單車健康與地區文化活動,以及自己近幾年來參加過類似活動的一些感想。當然還是要感謝主辦方金管處,以及協辦單位金門自行車協會不遲辛勞,為車友提供一切幫助,讓活動圓滿成功,在此致上十二萬分謝意。

照片:第一天於中山紀念林出發前車友與金管處長官合影。陳志發教官提供。

金管處除去年(2021)受疫情影響停辦,已連續十年辦理慢遊金門自行車活動。2022年此次推出8個梯次,每梯次以三天行程為單位,每梯次以35人為限。費用僅500元,可以說「俗又大碗」。只要報名就送車衣、太陽眼鏡,三天中餐、飲水補給品,每人提供500元住宿補貼,以及保母車隨侍在後服務。詳情於中山林自行車故事館以及金管處。這次我跟大兒子報名的是第一梯次,主要正值春天過後天氣不會太炎熱。大致上可區分成小金門、島西與島東三天。第一天禮拜五小金門,這是我期待已久行程,理由是從沒騎單車遊小金門過,雖然幾乎每個月都會帶二個兒子當奶爸機車遊小金門,景點大致都去過,但不同時間、工具與對象,自然而然感受就不同。

藉由活動官網得知第一天路程約40公里,但實際騎乘後發現早已超過40公里。分別是中山林自行車故事館→水頭聚落→水頭碼頭→搭乘渡輪前往小金門→九宮碼頭→九宮坑道(金門國家公園烈嶼遊客中心)→后頭(午餐)→黃厝→鐵漢堡→勇士堡→貓公石海灣→湖井頭戰史館→沙溪堡→八達樓子→九宮碼頭→水頭碼頭→莒光樓→中山林自行車故事館(還車)→活動結束。

照片:第一天於小金門烈嶼鄉。左金管處烈嶼遊客中心,右南山頭四營區。陳志發教官提供。

第一天在做完柔軟操與行前安全宣導後,於9:30左右從中山林出發,搭船前往小金門。從水頭搭船往九宮碼頭,先在遊客中心團體照,隨後即展開一天的行程。印象最深刻莫過於中午於南山頭四營區吃炒泡麵,以及騎乘單車過程中與田野、古厝、河流、小溪、宗祠、戰車、風雞與風獅爺的邂逅。不可否認的,父子三人幾乎每月都會機車環遊烈嶼島自行車道(或濱海大道),享受假日短暫的親子樂趣,但跟著大部隊浩浩蕩蕩地前進還真是第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騎自行車搭船」是這趟行程的特色。從大金門前往小金門船程雖短不超過30分鐘,但給人的感受卻很新鮮。舉我為例,還真的未有騎自行車渡海到小金門旅遊的經驗。對於新奇的體驗,都會滿懷期待,這是一般人的心理。大夥都非常配合教官指令,幾點集合?幾點出發?不要併排、保持適當距離。受疫情縣府發佈遊客確診影響,期間有幾個室內景點如戰史館、鐵漢堡與勇士堡沒有去,對台灣來的車友甚為可惜,畢竟防疫優先,期待他們下次再來。

第二天為島西,路程約  40公里。途中各個景點與2021年金門縣文化局辦的金門古蹟日:金戈鐵馬・單騎古蹟小旅行活動相似,加上自己本身即住西半島,所以其背後的歷史故事感到熟悉並不陌生。分別是中山林自行車故事館→瓊林聚落→古寧頭戰史館→北山播音牆→雙鯉濕地自然中心→慈湖三角堡→金城(午餐)→後浦小鎮(總兵署、貞節牌坊、模範街)→水試所(活化石:鱟)→明遺古街→文台寶塔→漢影雲根→翟山坑道→珠山聚落→歐厝聚落→中山林自行車故事館。

照片:第二天於島西。於水頭聚落陳景蘭洋樓。陳志發教官提供。

第二天同樣是豔陽高照,炙熱天氣有點讓人吃不消,但車友興緻不減,準時於早上9:00左右於中山林整裝出發,第一站是小西門縣定古蹟吳朝坪興建的公廁,並沿著金西沿海自行車步道方向往水頭聚落走,途經翟山坑道、漢影雲根與千戶所在地舊金城,時空轉向600年前明遺老街;隨後前往「有水頭富,沒水頭厝」的水頭聚落,體驗半個世紀落番僑胞返鄉蓋厝,巴洛克式建築與鳳尾、馬背相互輝映,經過教官的導覽解說風華再現。中午在1,000年前唐朝牧馬侯祠簡餐、休息片刻。很少金門人知道,廟後的神明桌是第一站小西門當地仕紳吳朝坪於清朝末年所贈,桌沿刻有吳朝坪三字,每次經過都會進去看一下,緬懷先人。

照片:第二天於島西舊金城明遺古街舊城門(左),與金管處翟山坑道(右)。陳志發教官提供。

小學二年級大兒子王猷仁(玉兔)請假,因週五上課與週六課後班段考複習而未參加前面行程,於第二天中午騎著他的自行車,前往牧馬侯祠與大夥會合,這是他的第二次環島(年紀最小),雖然路程不超過50公里,但對一位小朋友頗具挑戰。早上閩南建築欣賞後,下午轉往古寧頭體驗戰地文化。從后浦總兵署出發古寧頭途中,在湖下看到即將在今年通車的金烈大橋,陽光照映在金色沙灘上,真的可媲美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後續的慈湖三角堡、雙鯉濕地、古寧頭北山播音站與安岐風獅爺等,是第二天行程讓我印象深刻景點。仍記得陳教官在導覽解說曾說過金門特色七個傳統聚落分別是,歐厝、珠山、水頭、瓊林、南山、北山與山后民俗文化村。剩「瓊林」與「山后民俗村」二個聚落還沒去。

照片:第三天於沙美摩洛哥(左),與玉兔於湖下金烈大橋(右)。王宏男提供。

第三天為島東,路程約45公里。第二天晚上,玉兔跟我講第三天能否不去?隨即跟他講要去了才有參賽證明,否則就不能跟老師證明你體力優於其他同學,心有不甘及連哄帶騙的趕鴨子上轎。行程表訂是金管處中山林自行車故事館(報到、取單車)→特約茶室紀念館→馬山觀測所→山后民俗村(午餐)→獅山砲陣地→船型堡→陽翟大街→青年農莊(夏日精靈-栗喉蜂虎)→八二三戰史館→榕園→陳景蘭洋樓→成功海防坑道→中山林自行車故事館。

照片:第三天於島東金沙鎮陽翟金東電影院(左),與金門林務所(右)。陳志發教官提供。

最後一天,為配合台灣車友晚上搭機時間,教官決定提前半小時,也就是早上8:30分準時從中山林出發。第一站即第二天沒去到的瓊林聚落,選在第三天去。如同陳教官所言,瓊林原名「平林」,明熹宗天啟年時,平林進士蔡獻臣在朝為官,一日參加瓊林宴,皇帝明熹宗垂詢其籍貫時,獻臣對曰:「閩省同安瓊山保平林里。」上曰:「平林里名庸俗,未若瓊林文雅。」閩(福建簡稱)省巡撫鄒維璉以蔡獻臣學問純正,奏請「御賜里名瓊林」。自此聖旨匾額懸掛於瓊林六世樂圃宗祠正殿中,「瓊林」沿用至此,萬古留名。參觀完宗祠,拍完風獅爺即轉往島東官澳馬山海堤三角堡。途中沙美摩洛哥是最佳拍照景點,台灣來的車友沒減少快門,大夥時間有限,在教官的耳提面命下轉往下一景點。

位在金門東北邊的三角堡,走上去即可看到海堤全貌,雖然去的時候不是日落而是正中午,事實上退潮時不管怎麼拍都好看,特別是映入眼簾的蚵田,有種蒼茫的美。體力耗盡之際,金管處提供沙美閩式燒餅補充,隨即轉往民俗村體驗閩南建築之美。山后是王姓在金門起源處,很多王氏聚落都源自於此。立即帶著玉兔去「大夫第」看當時資助孫中山辛亥革命的商人王敬祥,跟玉兔講我們金門王姓在那兵荒馬亂年代於僑界也曾輝煌過,且爸爸的出生地東沙也是從山后搬出來的,雖然他還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孫中山是誰?值得一提的是據過去調查研究,清末民初除了王敬祥還有一位相較低調資助者,即出身新頭的「陳世望」。中午汗流浹背從民俗村騎往於2019年1月由金管處整修後,重新賦予生命力並對外開放的「船型堡」而且還遇到從台灣來的攝影組正在拍電影。騎了整個早上,這時候車友仍飢腸轆轆,隨後在「楓香林」品嚐美味的山西拌麵。

照片:第三天島東下午最終完賽照於太湖中正公園。陳志發教官提供。

酒足飯飽後,下午從楓香林出發,轉往陽翟大街、林務所、參觀栗喉蜂虎與太湖中正公園的漂浮斑馬線。這些大都是每年春節必訪景點,所以算是舊地重遊。惟位在青年農莊栗喉蜂虎。第一次聽到栗喉蜂虎是在《夏天協奏曲》電影裡,當時是在苗栗縣苑裡高中公民課堂上,帶學生體驗金門文化,適時的電影正好派上用場。據說,每年六月是栗喉蜂虎繁殖高峰期,吸引許多鳥友前來一睹風采,兼具旅遊、教育與休閒功能。最後在中正公園拍完畢業照,大夥仍依依不捨騎往最終站中山林自行車故事館,珍重再見結束三天緊湊而又豐富行程。

照片:小西門麥田圈獨照(左),與三位教官合照於翟山坑道(中),玉兔於瓊林裝置藝術聽陳志發教官導覽解說(右)。汪松威與陳志發教官提供。

揆諸上述,發現三天行程總是會安排特色聚落,如同前述金管處管的七大聚落包括:歐厝、珠山、水頭、瓊林、南山、北山與山后民俗文化村等。從過去聚落的發展軌跡,可以稍微整理並找出一點歷史脈絡如表下,為這趟鐵馬旅行做出一點貢獻。

資料來源:參考《金門國家公園總論》、《金門縣洋樓普查第一期計畫:金城鎮洋樓》、《金門地名與調查研究》。

行文於此,為求往後活動永續,不管再好的規劃總會有美中不足之處,如同月缺並不是不圓一樣,提出具體建議,爾後才有改善空間,越辦越好。同前述,玉兔或臺灣車友想要留下紀念或證明自己能完成三天行程之「賽後證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021)金門縣文化局金門古蹟日:金戈鐵馬,同樣是單車巡禮、同樣是政府辦的活動,且同樣是自行車協會協辦卻有證明。換句話說不同時間、相同屬性、相同單位,當時就有完賽證明,此次金管處辦的活動卻少了證明,甚為可惜。希望能補發或下一梯次能改善,方能讓活動更為圓滿。再次感謝陳志發教官團隊三天辛苦勞累與細心照顧。從文化解說與單車旅行,補腦兼補體力,絕對是超值的五星級享受,在此表達感恩並給予推薦。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