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權積分法審視各國奧運表現:2008-2021

文:單驥 教授|圖:編輯部

2021年的東京奧運,在日本政府克服萬難後,終於順利如期開幕,並於8月8日圓滿地完成閉幕。這是奧運史上第一次因疫情關係而以不開放觀眾的方式來舉辦,雖在場外有日本民眾抗議,但大體上,就奧運會來說,仍是得來不易的成功,對於日本政府的努力與付出,當給予高度的肯定。

有媒體報導,日本此次奧運,在延遲一年開幕,且不開放觀眾參觀,亦沒有吸引任何國外觀光人潮的情況下,日本老百姓為此要付出超過150億美元以上的財政負擔。而此,是否應了《奧運的詛咒》(Circus Maximus: The Economic Gamble Behind Hosting the Olympics and the World Cup)──書中所說的財政黑洞及一大堆蚊子館等建設,則有待日後進一步的驗證。

此次奧運會,日本是主辦國,具有主場上的優勢。而此次日本的表現也十分亮眼,共獲得27金、14銀及17銅總計58面獎牌,是日本參加奧運以來最好的一次,日本民眾在贏得此一好成績的同時,復又擔心新冠疫情的升高,恐怕充滿憂喜參半的複雜心情吧!

有關奧運會獎牌數高低的排比,原奧委會官方的排比是以金牌數為主,之後,美國另以簡單加總法,即是把金、銀、銅的獎牌數全部加總計算後,據此排定國家表現名次,而這種方式,業已成為國際間評比上的另一通例。

今年東京奧運會,美國的總獎牌數高達113面,排名第一,其次是中國(88面),其後第三至第五名國家分別是:俄羅斯(71面)、英國(65面)及日本(58面)。歷屆奧運各國的獎牌數統計,在《維基百科》中,也都能找得到,而能一目了然。

然而,把金、銀、銅牌數直接加總,方法固然簡單,但它隱含著把各類獎牌的權數都直接設定為「1」,缺乏合理性。這是因為,金牌的含金量當然高於銅牌很多,否則奧運賽就不需要這麼複雜的賽程來決定冠軍得主,頒獎時,會請冠軍得主榮登高臺接受表揚,並只奏冠軍得主國國歌。再者,簡單的加總法,若非直接地把金牌當銅牌來看,就是直接地把銅牌比作金牌,不論如何,都有統計學上第一類型或第二類型的錯誤,換句話說,是有「魚目混珠」之嫌的。

為此,若能把金牌、銀牌及銅牌做一適當地加權,再算出其加權後的累計積分,非但不會出現上述魚目混珠的問題,並且也更能精準地掌握各個國家的運動實力,應是比較全面向(comprehensive)的處理方式。為此,若對奧運獎牌數進行加權累計積分法所算出來的結果,是否在國際比較上更為合理?是否會給我們一些更多的訊息呢?這是本文以下所要嘗試的。

為解決各項獎牌應有的權數,我們或可以考慮依各國給予金牌、銀牌及銅牌不同的獎金來決定他們對應的權數。以臺灣為例,由表1所示,我國給予金牌、銀牌及銅牌的獎金分別為新臺幣2千萬元、7百萬元及5百萬元的獎金,若以銅牌的5百萬元為基準,設其為基數1時,則金、銀、銅牌所對應的權數比分別為4:1.4:1。當然,為求權數計算上的合理性,我們不能只用臺灣的比率來計算。我們或可參考2021年7月5日《今日新聞網》(NOWnews)所蒐集各國對奧運獎牌的獎金數據作一綜合計算。NOWnews的統計綜整結果,現綜合於「表1」中以供參考。


表1:奧運各國奪牌獎金一覽表

單位:新臺幣萬元

國家 金牌 銀牌 銅牌
新加坡 2800 1400 700
印尼 2088 1058 526
臺灣 2000 700 500
哈薩克 700 420 210
亞塞拜然 695 347 173
義大利 485 232 154
美國 105 63 39
加拿大 42 31 22

註:臺灣田徑、體操和游泳等項目奪牌,獎金還會再加碼50%,金牌就能拿到3,000萬元。(資料來源:<一塊奧運金牌獎金值多少錢?臺灣行情僅次於兩個國家>,NOWnews, 2021年7月5日報導。https://www.nownews.com/news/5336055)


在計算方法上,首先我們把各國的比率先計算出來。如前所述,臺灣各獎牌獎金的比率是4:1.4:1,而新加坡的比率是4:2:1等。之後,我們再把表1中,跨國的金牌所對應的比率,以簡單平均法計算它的平均值,之後,再接著計算出銀牌各國的比率所對應的跨國平均值。經過上述方法計算後,我們就可得出,表1中八個國家其金牌、銀牌及銅牌的對應比率的平均值為3.4:2:1。而在後續的計算中,我們即可以上述比率作為金牌、銀牌及銅牌的加權權數,它們的權數分別為3.4、2及 1。

當然,在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加拿大金牌的獎金金額為銅牌獎金額數的兩倍不到,比率相對較低,若採簡單平均,可能會拉低金牌獎的權數,為此,是否應把這離群值(outlier)刪去,或把最大與最小值均刪去,都是可能的處理方式,為免問題複雜化,本文最後仍決定,先不做額外的處理,而仍以上述3.4:2:1的比率為權數來計算依加權累計積分法下各國的累計積分。

本文的下一步工作,就是把2008年北京奧運以來,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及臺灣(中華台北)的金、銀、銅牌數,依上述3.4:2:1的權數來加總出一個「加權累計積分」,以方便更精準地作跨國的比較。(於本文中,我們是例示性的,暫無意作全面性跨國計算,合先說明。)

現我們將本文所選取國家的加權積分計算出來,結果附列於「表2」中以供參考。


表2:奧運獎牌數加權積分(2008-2021)

  2008北京 2012倫敦 2016里約 2021東京
美國 237.4 242.4 268.4 247.6
中國 237.2 213.2 150.4 211.2
俄羅斯 130.6 136.0 118.6 181.0
英國 109.6 151.6 154.8 138.8
法國 75.8 72.4 84.0 69.0
德國 90.4 90.4 92.8 72.0
日本 54.6 68.8 77.8 136.8
韓國 74.2 70.2 45.6 38.4
臺灣/中華台北 7.4(44)* 4.4(48) 5.4(50) 20.8(32)

*臺灣/中華台北隊的世界排名(本表編制:單驥)


由表2的計算結果我們可將重要結果扼要綜述如下:

一、美國自2008至2021年這段期間,可以清楚地看出,她是世界第一的運動大國,歷年來獎牌數的加權積分,都在240分左右,而在巴西里約奧運時,加權累計積分更高達268.4,為歷史新高。美國這「體育王國」的美譽的確是當之無愧。

二、中國自2008年北京奧運時,異軍突起,而在當年,其加權積分幾乎與美國打平,惟其後,又被美國拉開,而於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時跌入谷底,今年的東京奧運已拉回倫敦奧運的水準,但與美國相較,相差約36分,相當於11面金牌(36/3.4)的差距。但目前美國及中國已穩居奧運的前二強,稱其為奧運G2,亦不為過。

三、近二十年來,奧運賽中的老三地位,是由俄羅斯與英國間彼此激烈地競爭中。2008及2021年奧運會中,俄羅斯的加權積分勝英國居第三,而在2012及2016這兩次奧運中,英國的加權積分又勝過俄羅斯,居世界第三。

四、值得一提的是,主辦國在當年的奧運中,似存有明顯的「主場優勢」,往往能使其脫穎而出,這樣的好表現,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在其當年度的加權累計積分上。當然,這與奧委會允許主辦城市能新增與其地緣文化相關的運動項目有關,如東京奧運的空手道項目,以增加其出錢出力主辦奧運的誘因。具體而言,從表2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在北京奧運時,表現直逼美國,且與美國在伯仲間;英國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時,也高居世界第三。此外,現今於2021年的日本東京奧運時,其加權累計積分達8分,是近二十年來日本的歷史新高。

五、上述主辦國的主場優勢,其所能帶動國內的運動風氣及氣勢,依表2所示,約可延續至下一屆奧運。以中國為例,北京奧運後,中國隊在倫敦奧運會時的表現不俗。再以英國為例,英國在倫敦奧運會後,仍能於巴西里約奧運中,有亮麗的表現,惟於東京奧運時,則表現相對較差。這或與各國選手的新陳代謝,或出現青黃不接有關。

六、承上,若依上述推論,則日本在本屆東京奧運中的優良表現,是有希望在2024年的巴黎奧運中持續展現亮麗的成績。

最後,就臺灣的中華台北隊來說,今年中華台北隊的2金、4銀及6銅的成績,其加權積分高達20.8分(2×3.4 + 4×2 + 6×1 = 20.8);另在世界各國中,若依原始總獎牌數的排名,亦躍居全球第32名。為此,臺灣於2021年的表現為歷屆奧運之冠,殆無疑義。

爾今,未來在巴黎的奧運會中,許多對中華隊有利的項目(如棒球、拳擊、舉重、空手道),有可能被刪減,而會另增一些新的與地緣文化相關的項目如滑板、競技攀岩、衝浪、霹靂舞四項運動比賽。這些變化有可能對我們不利,為此,我們尤應未雨綢繆積極因應,方有可能延續當前的戰果與表現。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