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學觀看「時空旅人」

文: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李育修博士(副教授)/聯合國亞洲總部(聯合國亞太經社會-曼谷)中文組導師|圖:李育修博士提供

代, 在亞洲多個國家長大的孩子,童年有《多啦A夢》(又名小叮噹) 漫畫和卡通陪伴。 從小將《多啦A夢》的時光機當作日常看待。孩子們深知並無現實版的《多啦A夢》時光機。但不可否認,時光機是 《多啦A夢》的百寶袋裡最受孩童喜愛的法寶之一 (不亞於任意門)。

《多啦A夢》的時光機
資料來源: marieclaire.com.tw/lifestyle/whats-hot/25150
原著: 藤子不二雄

本篇《信仰與人生專欄》的文章試著聊聊時光機、時空旅行、時空旅人的話題。 最近,經常在媒體報導來自穿越的時空旅人 (Time Travelers)? 他們究竟是媒體包裝的行銷工具或真實存在? 堅信時空旅人存在的人不可能祭出電影裡的時空旅人, 當作辯駁的實證。但過去這三十多年電影裡,多次出現時空旅人。 他們僅是電影情節裡虛構的螢幕人物,或是編劇查考某些可靠的科學理論而來的呢?

電影裡的時空旅人?

在1972年的一場美國大學畢業聚會上, 帥氣的理查 (Richard ) 正和同屆畢業生們嘻笑玩鬧。 忽然, 一位老婦人出現在聚會中,這位老婦人親手將一個懷錶交在理查手上,她便對理查喃喃說道: 「回到我身邊來吧!(Come back to me!) 」。說完後,老婦人便匆匆離開聚會。 此時的理查尚未意識到老婦人所言「回到我身邊來吧!(Come back to me!) 」需要他穿越時光回到過去才能辦到。以上是1980年經典電影《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的開場。 眼尖的電影觀眾和本文讀者以為懷錶就是時光機?! 其實不然,電影從頭到尾並無明確交代懷錶在時光穿越的功用。

《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電影海報 (1980)
注意海報上的標題是: “Someday in the past he will find her.”
資料來源: 摘自維基百科 (Wikipedia)

時間來到了八年後的1980年, 此時的理查已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劇作家。理查在一次旅行中下塌圓山飯店(Grand Hotel) 。並在旅館的歷史文物廳中看到已故女演員Elise的相片, 就在那一剎那, 理查不僅感到和相片中的女人有種莫名的相識感, 似乎在哪曾見過面, 他也愛上了相片裡這位女子。幾經查閱圖書館的文獻, 理查驚訝發現書裡介紹這位已故女演員晚年照片, 竟是八年前在大學畢業聚會裡相遇的同一位婦人。更不可思議的是, 理查也發現自己70年前 (在他出生以前) 和這位女子在圓山飯店相識相戀, 證據是他的簽名出現在70年前圓山飯店的旅客簽名簿上。

《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電影劇照 (1980)
資料來源: 摘自維基百科 (Wikipedia)

諮詢了大學時代物理學老師關於時光倒流方法後, 理查決定無論如何要踏上讓歷史回到正軌的時空旅途, 於是便對自己催眠, 回到70年前1910年代和女演員Elise相識相戀。卻因理查口袋裡一枚1979年的硬幣, 將他從70年前帶回了現代 (1980年) 。 懊悔的理查多日無法進食, 並多次嘗試再回到70年前卻屢屢失敗。 在他彌留狀態, 他在一個不是1980年當時的時空和Elise相聚。《似曾相識》 (Somewhere in Time)全劇便在這個時空相聚的場景下結束。

文藝愛情片並非唯一有穿越戲碼的電影。 無獨有偶, 科幻電影經常有穿越時光的劇情。經典電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裡的一輛德羅寧DMC-12跑車, 在布朗博士(Emmett “Doc” Brown)改裝下, 成為時光機。在布朗博士被恐怖分子搶化學元素鈽過程裡不幸槍殺後, 馬蒂(Marty)為躲避追殺, 逃進跑車。 卻意外啟動車內的時光機, 從1985年的美國穿梭回到三十年前的1955年。

《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電影劇照 (1985)
資料來源: 摘自維基百科 (Wikipedia)

穿越到1955年之後的馬蒂發現手上1985年照片裡的自己逐漸消失無蹤! 也感到因在時空裡自己將被抹去的身體不適。 換言之,馬蒂這時才意識到若不干預歷史的發展,來幫助自己的父母親在歷史上相愛結婚, 自己和兄姊便不會在未來出生! 將不會在未來的時間存在! 順利干預歷史進展後, 馬蒂不僅將1985年代的美國搖滾樂帶回1955年的一場舞台表演, 馬蒂也在30年前的布朗博士幫助下乘坐時光機跑車回到當代 (1985年) 。 然而, 現代 (1985年) 和未來也因為馬蒂回到過去的干預, 而有所轉變: 原本缺乏自信心的父親喬治變得更有自信。 在此同時,原本保守的母親也變得更加開放。 原本惡行惡狀的惡霸畢夫也變成馬蒂家庭的擦車工人。電影的劇本和拍攝固然能將時空旅行描繪在大螢幕上, 但電影裡的時光穿越究竟有無科學的根據呢?

科學裡製造「時光機」的理論基礎為何?

時間是什麼呢? 科學史上第一位提出這個問題的古希臘科學家和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384–322 BC) 在他著作的《物理學》書中提出科學界最早的時間觀: 認為時間是測量變化的量度。 時間來到20-21世紀,早在史蒂芬.霍金 (Steve Hackings, 1942-2018) 1988年編寫的當代科學最前沿的《時間簡史》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論證宇宙起源和從黑洞研究等相關理論對於時間的影響) 已先, 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1915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將牛頓的萬有引力定理的延伸應用) 。

史蒂芬·霍金拍攝於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資料來源: 摘自維基百科 (Wikipedia)

從愛氏理論上作解釋,宇宙裡不同星球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時間在質量大的星球是緩慢進行的, 這亦被稱呼為重力時間延遲效應。 相較之下, 質量小的行星便經歷較快速的時間。 在愛氏理論基礎下,時間流速的快慢是能調解的。 愛氏闡明近光速旅行能讓時間膨脹 (Time Dilation), 亦即一個移動速度越接近光速的物體,其時間膨脹的比例就越高。舉例說明, 若是有一架接近光速飛行的宇宙飛船, 其艙內的電子儀器和乘客 (或任何乘坐的生命體) 活動都會減慢,以至於經歷更緩慢的時間流逝。 也就是說, 簡言之, 在愛氏的科學理論下, 想要時光機, 就要飛得很快,多快呢? 接近光速,或是和光速一樣快。

1921年的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資料來源: 摘自維基百科 (Wikipedia)

 

如同牛頓 (Isaac Newton, 1643-1727), 愛因斯坦走到人生晚年也轉向神學研究。 愛因斯坦提出「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至理名言。愛因斯坦曾說:「當科學家登上一座高山之後,發現神學家早都坐在那裡」。這種言論竟從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口中說出。 換而言之, 當一位科學家懂得越多, 便會發現自身的知識是多麼的貧瘠。不僅「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若是追根溯源科學的發展歷史, 科學的源頭也是神學。 由此可見,早期的笛卡爾、伽利略、哥白尼、牛頓等科學家, 以捍衛基督教神學為出發點, 進行科學研究。 近代, 美國多個現代化的常春藤盟校大學前身皆是神學院 (Theological Seminary)。 可以預見,《聖經》的神學觀裡關於時空旅行的主題和人物可說是本文最後值得探討的部分。 囿於篇幅, 筆者僅側重幾件關乎時空旅行的重要記事和其神學觀。

《聖經》裡: 解密時空旅人

時間來到公元一世紀的羅馬帝國猶太行省, 耶穌基督 (Jesus Christ) 和猶太人當中的法利賽人(Pharisees) 某次對話裡被耶穌的門徒約翰 (使徒約翰, John the Apostle, 6 AD – 100 AD) 記載下來於《聖經-約翰福音》八章56-59節, 且這段對話是關於時空旅行的爭辯。耶穌說: 「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猶太人說:『你還沒有五十歲,豈見過亞伯拉罕呢?』」「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 (Before Abraham was, I AM) 。』」「於是他們拿石頭要打祂;耶穌卻躲藏,從殿裏出去了。」

由猶太人組成的法利賽人群體 (Pharisees)
時代背景: 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猶太行省
資料來源: henrykook.com/badbible/2017/6/26/mark-215-17

耶穌如何穿越千年見到亞伯拉罕?

耶穌在道成肉身出生於伯利恆 (Bethlehem) 前常以耶和華上帝的使者 (天使) 對多人顯現。 某次顯現給亞伯拉罕 (Abraham), 討論索多瑪 (Sodom) 和蛾摩拉 (Gomorrah) 將遭受的審判。這也解釋為什麼耶穌說祂見過亞伯拉罕的面。 但此時 (當代) 地上的年紀尚且30多歲的耶穌遭法利賽人質疑: 如何時空旅行回到千年前見過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呢? 耶穌回答「『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Before Abraham was, I AM) 。』」是宣告祂真實的身份為『自有永有的』上帝。 耶穌說『我是自有永有的』。 耶穌認同自己即是和舊約裡耶和華上帝的『我是』認同。 也就是說,耶穌和神同等。 耶穌並非受造界的人類族類或其他受造界不同族類的生命體/受造物, 需仰賴生命的本體的供應而活。 耶穌宣告祂是創造界具有位格的上帝。 在亞伯拉罕出生以前, 耶穌早已存在。 耶穌不僅在亞伯拉罕在世之時存在, 且一直都存在。 更貼切說, 耶穌是永恆的存在, 且在舊約時代多次在不同時間點以耶和華的使者 (天使) 向人顯現 (某種意義上的時空旅人吧!)。 故猶太人中的法利賽人要定祂褻瀆的罪,且拿石頭砸死祂作為合乎律法的嚴厲刑罰 (但耶穌躲開了攻擊)。

施洗約翰如何死後三年還見到耶穌釘十字架?

除了耶穌基督面對時空旅行的爭議, 義大利畫家Perugino (1446-1523) 筆下的施洗約翰 (John the Baptist) 也是位時空旅人。 在羅馬統治猶太行省的時代 (於凱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 亦即公元28-29年), 施洗約翰在曠野傳道 (大聲疾呼悔改和神國來臨等信息) 。 某日, 施洗約翰遇見耶穌來到他那裏, 於是他便指著耶穌說:「看哪, 神的羔羊,除去 (或譯:背負) 世人罪孽的!」 (據《聖經-約翰福音》一章29節記載) 。此時, 施洗約翰宣告的時間點與耶穌將於三年後被釘十字架(Crucifixion of Jesus)的時間點 (公元1世紀, 介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 仍距離三年左右的時間。 何以三年前, 施洗約翰便預先知曉耶穌乃是「上帝的羔羊」, 將被盯十字架 「除去」或是「背負」信靠祂的人之罪惡呢? 世人原先應為自己的罪孽受到上帝公義的審判懲罰。 然而, 耶穌基督卻成為代罪者, 代替罪人受死 (受到信靠祂的罪人應得的懲罰) 。 難道施洗約翰是從三年後的時間點 (公元1世紀, 介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 穿越回來三年前, 宣告未來將會發生的耶穌被釘十字架之歷史事件嗎? 非也, 這是因上帝先行啟示 (revelation) 施洗約翰未來將會發生的事件, 好讓他預先三年前傳講。 援用印尼雅加達歸正福音教會的唐崇榮牧師的話: 「當你看見已經死的 [施洗] 約翰所講的信息: “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原是在時代前頭, 不受時代約束, 不受時間限制, 也不受他自己的死亡所困綁。 因為他的信息在三年以後就真正叫全世界要注意這位釘十字架的耶穌。…這種結合就是將時代和時代之間的隔閡除掉, 把後來的和原先的結合在一幅畫裡面的一種哲學,是超時間的藝術表達。」

Crucifix with Saints Jerome, Francis, Mary Magdelene,
John the Baptist, and Beato Giovanni Colombini
作者 (Artist): Perugino (1446-1523)
作品完成時間: 1483 – 1495

熟悉《聖經》的讀者曉得希律王下令將施洗約翰的頭顱砍下, 送給希律王妻子希羅底的女兒。 故在歷史上和事實上, 施洗約翰死了三年以後, 才發生了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歷史事件 (公元1世紀,介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 那麼, 為什麼義大利畫家Perugino在圖裡描繪的施洗約翰 (死了三年以後) 竟還能站立在十字架的下面, 用手指指著被釘的耶穌基督傳講:「看哪, 神的羔羊,除去 (或譯:背負) 世人罪孽的!」? 印尼雅加達歸正福音教會的唐崇榮牧師提出一種理解方式: 解釋這種類型的宗教繪畫是屬乎「把歷史放在永恆之中」、亦即 「把歷史和整個永恆搭配在一起」、「這是超越了神學的邏輯」、「這是永恆亮光中間的描述」。

Were You There

19世紀的一位非洲裔黑人譜曲的”Were You There (When They Crucified My Lord)”? (中譯: 當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 你在那裡嗎?) 是首經典的教會詩歌, 曾多次被翻唱。 但仔細聽這首歌的歌詞在講什麼: Were you there when they crucified my Lord? (Were you there?) Were you there when they crucified my Lord? O sometimes it causes me to tremble! tremble! tremble! Were you there when they crucified my Lord? 令聽者感到困惑的是: 我們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千年後才出生於世上, 怎有可能千年前出現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現場呢? 印尼雅加達歸正福音教會的唐崇榮牧師說這首歌唱出 「超時間的永恆觀念」、「超歷史覺悟的意義」。

當代基督徒如何千年前與耶穌基督同釘十字架?

除此之外,Were You There這首詩歌描述的是每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經歷的屬靈事實,也存在某種意義上的「時空旅行」。「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據《聖經-加拉太書》二章20節記載) 意謂當代的基督徒須經歷「時空旅行」, 穿越至兩千多年前的耶路撒冷, 方能「與基督同釘十字架」?! 在以經解經的原則下,《聖經-加拉太書》的這節經文需引用《聖經-羅馬書》六章三節經文來解釋。「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祂的死麼?」「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我們若在祂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也要在祂復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祂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據《聖經-羅馬書》六章3-6節記載) 。

往往, 有些教會的牧師解釋這是客觀的事實, 要求信徒們用信心領受和接受他們兩千多年前的確「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然而,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的解釋很微妙: 基督徒們藉著信心將自己屬乎人的心靈與耶穌基督在屬靈上結合 (簡稱: 人因信與耶穌結合), 這就如同新婦與新郎的契合。 路德引用了保羅 (Paul the Apostle, 約公元3年-67年) 的神學觀: 這是一種屬乎奧秘的聯合, 耶穌基督和信徒的心靈因此連成了一體, 如同婚姻關係裡的結合一般。由此可見, 在屬靈的婚姻裡, 身為新郎的耶穌基督, 將新婦的所有的 (包含「罪」) 都歸於新郎祂自己。 新郎耶穌也將自己所擁有的 (包含「義」) 都歸算給新婦。

筆者淺見: 罪人的重生實則罪人的老我 (罪性, Sin Nature) 與耶穌基督同死和同生,何也? 這乃是聖靈的工作, 一種屬靈上聖靈帶領基督徒「穿越時空」的事工。聖靈使罪人歸入 [時空穿越至] 耶穌基督 [兩千多年前] 的死,意即歸入耶穌基督的身體成為其肢體 (保羅的奧秘聯合觀和路德的屬靈婚姻觀也帶有適切性)。聖靈使信徒歸入耶穌基督的死,令信徒成為耶穌基督屬靈上的肢體,才能夠與耶穌同釘十字架,同死同生。這觀點的佐證經文如下: 「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據《聖經-歌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記載) 。以及「藉著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據《聖經-彼得前書》一章3節記載) 。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