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國友臺議案的啓示

文:台灣獨家傳媒智庫共同召集人 楊聰榮 副教授|圖:編輯部

士是國際有名的中立國,身處歐洲國家的核心位置,卻在兩次世界大戰都能保持中立。瑞士最近國會通過了友台議案,對於選擇中立作為立國原則的國家來說,這個議案是很不尋常,值得做進一步的分析。

首先來看友臺議案的內容,這是由瑞士議員,認為臺灣是能與瑞士共享民主、人權跟自由經濟價值的夥伴,未來將在經貿、政治、科學及文化等領域與臺灣發展密切關係。這個訊息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臺灣與瑞士的價值觀相同,值得發展長期的關係,其次,未來要發展的關係是全面的,並不會局限在特殊的領域。

還有一個訊息並沒有在議案中呈現,卻是清楚正確的訊息,那就是過去沒有和臺灣發展充足的關係,主要是中國反對的原因,現在瑞士決定要和臺灣發展關係,可能會面臨中國的威脅或抵制。然而這個議案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表示瑞士下定決心,要克服來自中國的壓力。

長期以來以中立作為瑞士外交運作的核心,通常不會輕易地表達選邊站的看法。國際社會承認瑞士永久中立國的地位,至今已經超過兩百年了。那麼瑞士為什麼在這件事上採取不同的態度?

其實瑞士的友臺議案並非突然發生的事件,而是醞釀很長一段時間的結果。就在2021年3月的時候,瑞士發佈中國戰略文件,對於近年來在中國發生的人權事件做出檢討,強調瑞士會更加嚴格的審視中國人權問題,且瑞士必須要有明確而一致性的對中政策,不會給中國錯誤訊息。瑞士明確的政策,對照歐洲某些主要國家有時仍然採取模糊的態度,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可以看成是歐洲轉向的風向球。

從中立國的角度,瑞士雖然不會輕易捲入國際紛爭,但是瑞士對於重大的國際事務,保持非常敏銳的態度。例如瑞士並沒有參加歐盟,但是瑞士一直保持跟歐盟討論相關議題,也持續與歐盟成員國進行雙邊會談。中立國並非不問世事,反過來說,中立國要保持中立,就必須要對國際重大的變化有更高的警覺性與敏感性,這是最近這幾年瑞士對於中國事務要詳加討論的原因。

瑞士政府必然是感受到中國崛起對於世界的影響,近年來積極研究討論相關問題,連帶的對臺灣的情況也必須要清楚掌握。筆者自己所接觸過的,瑞士駐臺機構想要了解臺灣民主發展的實況,訪問了多個臺灣的公民團體,這顯示出瑞士正在考慮對重大問題表示意見之前,做足了功課。

瑞士做為中立國的另外一個特色是直接民主,許多決策都是由下而上,先經過民眾充足的討論而形成政策。在形成政策之前,就必須要提供給民眾充足的資訊。因此,在國會通過的議案,其實都是經過討論之後的結果。我們必須注意的地方是,經過民眾充分討論的議案,一旦做成決議,並不會隨著政客的喜好,是比較不容易改變的決策。

從時間點的角度來看,瑞士人民對於中國事務的關注,在香港反送中運動發生之後,就變成是重要的焦點。後來在瑞士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包括中國駐瑞士大使館干預瑞士的大學辦理有關香港及新疆相關的活動,以及瑞士的研究生在社群媒體上發表對中國的意見,其論文指導老師收到中國方面的關切,這些事件點點滴滴都使得瑞士的民眾產生惡感,反應到政策上,就是要求政府要有個清楚而明確的對中政策。

瑞士的友臺議案,是建立在瑞士已經形成了對中政策的明確看法,再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討論而形成。瑞士形成對中國的政策,還在立陶宛確定設立臺灣代表處之前。經過這樣形成的友臺政策,我們相信是更能夠抵抗中國的壓力。

因此我們看待瑞士的友臺議案,應該要充分理解瑞士特殊國情,以及這個議案所包含的意義。雖然瑞士是不是歐盟國家,也不是北約國家,這是來自一個有直接民主傳統的中立國,表示對臺灣的支持是來自公民社會,更顯示彌足珍貴的重要性。

另外一個來自瑞士中立國的重要啟示,是中立國捍衛自己中心思想與價值的決心。瑞士雖然是中立國,但是並沒有放棄武裝自己的決心,瑞士三度公投都是保留徵兵制,是少數仍然實行徵兵制的歐洲國家,女性也可以志願服兵役。瑞士在軍事現代化下了不少功夫,2020年才向美國採購高達四千多億元的現代化武器,包含最先進的F35戰鬥機。作為一個實行中立國政策的國家,瑞士並不會在保衛國土有所鬆懈。瑞士知道要用武裝自己來保衛自己的價值,追求中立是維持自己的價值,而不是為了節省軍事費用。

在這種情況下,瑞士的友臺議案,所顯示出的力量,並不會比歐盟的友臺議案份量輕。我們相信瑞士的友臺政策,會與歐盟的政策相輔相成。我們要珍惜來自瑞士的友誼,這個特殊的國家體制,所發展出來的友臺政策,相信是更堅實更具民意基礎。我們也可以從瑞士中立國捍衛自身價值的作為,學習到更多立足於世界的生存之道。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