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是臺灣的好夥伴

文:台灣獨家傳媒智庫共同召集人 楊聰榮 副教授|圖:編輯部

蘭贈送疫苗給臺灣,其實是已經籌備了一段時間,臺灣與波蘭之間的互動良好,是已知的事實。四十萬劑的疫苗,讓波蘭成為美國、日本之後,捐贈疫苗給臺灣的第三大國。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臺灣與波蘭之間的友誼,特別重視未來進一步的發展關係。

 

首先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波蘭的行動所代表的意義。之前在中東歐已經有立陶宛、捷克與斯洛伐克捐贈疫苗給臺灣,仔細看一下地圖,就會發現立陶宛所在的波羅的海三國,以及捷克與斯洛伐克之間,就是波蘭。當波蘭決定採取相同的步驟,無懼中國共產黨的壓力,其所代表的意義,絕對不是只有臺灣與波蘭的關係,而是代表這個連成一氣的地域,採取了跟過去截然不同的行動。這個行動是中東歐國家與臺灣互動的一塊重要拼圖,有了這個拼圖,臺灣與歐洲的關係,就是與一群朋友的關係,這些國家會互相聯繫,互相觀摩,更能夠抵抗外界的壓力。

 

我們以立陶宛的大使被召回的事件來作為一個觀察點,立陶宛大使米凱維切涅(Diana Mickeviciene)要離開中國之際,歐盟各國駐中國大使與她會晤,並且發佈合照,意味著面對北京的壓力,歐盟各國仍然支持立陶宛的行動。這表示立陶宛的行動並非孤立的行動,而是有其他區域內國家共同支持。

 

這是區域主義的精髓,單獨一個國家在國際政治裡面所能夠展現的力量有限,但是如果加入的一個集團,有集團內的國家互相支持,就不會顯得孤單,可以發揮集體的力量。波蘭與立陶宛等國的行動,明顯的已經可以發揮集體的力量。

 

我們還必須要從國家的歷史來了解中東歐的這個區域,這幾個國家都是在冷戰期間深受共產主義摧殘的國家,他們對於臺灣的處境經常能夠表達設身處地的理解,他們是有意識地與臺灣交流,他們珍惜民主自由的可貴,他們與臺灣的交流是建立在對民主自由人權的共同價值信仰。這種友誼不是建立在利益之上,這樣的友誼是最值得發展的。

 

波蘭是歐盟人口第五多的成員,在歐洲議會中有52名代表,在歐洲也算是舉足輕重的國家。最重要的地方是,冷戰結束以後,波蘭轉型成為民主國家,臺灣與波蘭的關係變得密切,波蘭成為在歐洲最支持臺灣的國家之一,外交關係年年有進展。考慮臺灣未來與歐洲的關係,我們應該把波蘭列為歐洲國家的重點。

 

過去臺灣跟歐洲國家打交道,我們也和其他的國家一樣,把西歐國家當成重點,將德國、法國跟英國等視為歐洲的核心,許多重要的交流合作都是以西歐國家為重點。其實外交部可以考慮做重點的調整,德國、法國的外交有其過去的歷史,必須做全球性的考慮。如果將其中一部分的資源分配到中東歐國家,同樣的資源可以發揮的效用反而會更大。

 

外交是一門藝術,必須要因應時局而做出巧妙地調整。如果能夠加強與中東歐國家的交流力度,一定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有好的效果。我們觀察過去一段時間臺灣與波蘭的互動,政府高層與民間的互動來往頻繁,相互的印象跟關係都不錯,認為波蘭也適用於同樣的情況,值得列為優先交流的國家。

 

從冷戰結束以後,臺灣與波蘭之間的關係極為良好,各種合作協議逐年增加,現在在金融、農業、科技和司法的協議都有,表現出波蘭對於加強與臺灣的合作關係有積極的作為。重要的是,臺灣與波蘭的經濟型態正好有互相互補的關係,應該是可以鼓勵雙方交互投資。

 

有趣的是在教育方面的交流,有良好的雙向交流。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波蘭學生到臺灣來留學,波蘭有興趣學習華語的人數持續穩定上升。同樣的情況,臺灣也有到波蘭留學的族群,農業與醫學都有。雙向交流永遠都是最好的交流關係,未來我們有更多的臺灣學生理解波蘭,也會有更多的波蘭人理解臺灣。

 

我們從民間的交流裡面也有看到臺灣跟波蘭的關係年年都有進步。從網路上就可以看到民間的交流展現雙方對於對方的印象都極為良好,相信臺灣跟波蘭可以發展出如同臺灣與日本一樣,善的循環,大家互相協助,友誼再加強。

 

現在由於科技發達,透過互聯網就可以做到點對點的聯繫,克服語言的溝通問題也可以用科技來輔助,這成為一個新的時代,就是大眾都可以成為國民外交的一環。建議政府善用臺灣社會對外國人友善的特質,發展波蘭的關係,也能夠讓民眾多參與。

 

從波蘭到中東歐,中東歐到歐盟,從波蘭的一塊拼圖,未來可以建構臺灣外交的一片新天地。期待我們社會可以培養出更多的配套,改變過去的習慣作風,重新認識我們的朋友,發展長期的關係。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