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黃金上的乞丐(張淯)

獨家報導文:張淯

約奧運於台灣時間8月5日開幕,但這場備受全世界矚目、為期16天的盛會,在台灣似乎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彷彿一切與我們無關。少數的新聞露出,也僅僅集中女網選手謝淑薇宣告退賽造成軒然大波,繼之有羽球選手戴資穎因為贊助商問題,被羽協提出裁罰,除了奪金的舉重選手還分配到一點新聞版面之外,其他55名選手宛如被忽視。

追根究底,是台灣人根本不重視奧運這類體育賽事嗎?其實,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政府對體育政策長期的「輕忽」與「偏見」。幾乎所有先進國家都非常重視奧運,他們清楚知道:運動可以突破自我、激勵奮鬥精神、更能促進身心健康,進而降低醫療支出與社會負擔,在國家人力資源發展及生活品質的提升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是,奧運為一個國家運動人口與普及率的反射,奧運上表現愈出色的國家,在其他職業運動領域的表現愈活躍。

但,很遺憾的,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都證明了台灣對體育的不重視。在尚未看到任何更有感的政策前,「只有」或「只能」倚賴獎金,那將是一件非常可怕且可悲的事?! 也因此,激發我們對於這期封面故事《Run the World挖出台灣產業新金礦》的製作想法。
由於政府對體育運動長期不重視,民眾對運動也不太熱衷,自然而然,對運動休閒產業的關注也較低。10年前,台灣運動用品的產值與附加價值加起來約1,000億元。反觀美國,運動休閒產業早已躍升為全美第6位產業,產值高達2,130 億美元,占GDP的2.4%。

然而,這股風氣從10年前的自行車、近5年的路跑開始大翻轉,台灣企業的韌性與靈活,遠超過你我的想像。蓬勃的路跑商機,成功帶動運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光是運動鞋每年就創造120億商機。
但鮮為人知的是,其實早在這波熱潮開始之前,台灣的紡織產業早已默默耕耘數十年,並在這個被視為全球未來5年成長最快的黃金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今不管是美國NBA的年度總冠軍賽、法國網球公開賽球王之爭、足球賽等,全部都有MIT(台灣製)的蹤跡。曾被視為夕陽產業的紡織業,用「機能性布料」殺出紅海,紡織股龍頭儒鴻平均毛利率27.6%、聚陽毛利率25.9%的表現,遠遠高於鴻海等高科技大廠。有人更笑稱,如果哪天桃竹苗地區發生意外停工,那麼全球機能服的供應將會「斷鏈」!

很多人都在問台灣的出路在哪裡?台灣的下一步是什麼?台灣紡織業的生聚教訓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就像《獨家報導》5年多前力圖轉型為新媒體平台,儘管一路跌跌撞撞,每次的難關,堪稱海嘯遇峽灣,幾乎是黎明前夕,卻遭逢滅頂的最大危機,卻有幸因為身邊所有力挺一股正能量的決心,有了奇蹟般的轉折,所以我們也格外珍惜這樣的機會。

曾有過很無力或無助的時刻嗎?認為自己再也無法繼續支撐下去嗎?請記得,莫忘初衷的有決心主動積極尋找身邊的正能量!我們相信:只有痛過才更深刻!只要有決心、做到極致,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能夠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