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三億人有這種症狀!王仁邦醫師教你打敗憂鬱症(張淯)

製作人:張淯 社長|文:張淯 社長|文字編輯:編輯部|攝影:張凱鈞|責任編輯:李婉晴|核稿編輯:黃家音

報載已退役的奧運泳將「飛魚」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曾在2016年里約奧運前,自曝罹患了憂鬱症,而近期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美蔓延,隔離政策無法出戶,使得他的狀況更加惡化,但他因感到絕望而拒絕尋求幫助,只是呼籲大家,要勇於自行面對。

而在臺灣,日前有著名節目主持人對於來賓透露自己得了憂鬱症感到大為不解,直說那人就是三個字:「不知足」。此番言論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後來該節目主持人跳出來澄清說,他的意思遭到曲解,他是要大家「知足、惜福」,看好的一面,並表示,自己不是醫師,會這樣講,只是在安慰朋友罷了。

2020年,憂鬱症已是造成全球人類疾病負擔第二名的疾病,保守估計約有3億人深陷其中,但從上述的兩個例子來看,外界對憂鬱症的認識似乎不夠全面,不是有各種方面的擔心,想說只能靠自己,就是以為往正面想,便是解決之道。事實上,憂鬱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甚至可以搭配使用。那麼,被喻為二十一世紀三大疾病之一的憂鬱症,成因為何?怎麼治療?尋求誰來得醫治?中、重度的憂鬱症,通常都要服用藥物來治療,但如果搭配一些心理上的幫助,不管是他的親友、心理治療或諮商的幫助,這兩個部分可以相輔相成,實際上,藥物治療約可以有六到七成的改善程度,但是仍有到三到四成的病患,並沒有辦法完全用藥物來治療憂鬱症。所以,非藥物的治療方面,這部分也很重要。因此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憂鬱症?而是不是真的因為「不知足」才得憂鬱症的?本期《獨家報導》特別邀請到伯特利身心診所的王仁邦醫師,帶領讀者跟我們一起,看新聞搞懂健康。

張淯社長:

今天我們專訪到「伯特利身心診所」王仁邦院長,王仁邦醫生從業多年,不僅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特約醫師,更是康健雜誌所推薦的精神科醫師,在心理治療界頗有名氣,專長是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家庭治療、心理創傷之治療、短期動力治療、伴侶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互動治療,如此堅實的專業背景,必能提供讀者相當專業的洞見。在此,先請教王院長,一般人對於心理治療,可能比較疑惑的是,為什麼有心理諮詢師跟醫師之分呢?兩者有何不同?

王仁邦醫師:

目前精神醫療及心理衛生健康,有分成像:醫師、心理師,當然還有一些社工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等。但現在診所主要還是以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為主。精神科醫師主要負責做診斷、開處方箋及整體的治療規劃,而治療的層面則有分成藥物和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主要是心理治療,由心理師負責。所以簡單來講就是,精神科醫師是做診斷、治療的規劃,還有開藥物;而心理師主要是負責非藥物治療,即心理治療、心理諮商。

張淯社長:

請問心理治療是只有個人可以諮商,還是家人也可以共同諮商呢?區別在哪裡?

王仁邦醫師:

大部分主要還是個別心理治療,因為很多心理的問題,如果能透過自己來改變是最有成效的。但是有些其實是家庭的問題,影響到他個人的狀態。因此如果家庭的成員能夠一起來接受心理諮商的話,相信從家庭的互動去改變,那麼他的問題也會獲得改變。還有一種是團體治療,團體治療是一群有類似問題的人,聚在一起,他們在團體當中,可以得到別人的意見,修正自己,所以,透過團體治療,能去改變他們個人的問題。但究竟是採個別、家庭或是團體治療比較適合,這就需要醫師的評估,但也需病人本身的意願。當然,這幾種治療互相搭配也是有可能的。

張淯社長:

有主持人說,憂鬱症是因為「不知足」,請問是這樣子嗎?

王仁邦醫師:

憂鬱症並不是不知足,這樣的說法,可能是因為他對憂鬱症了解不深,而且只是看到很表面的現象。憂鬱症其實是多原因產生的一個疾病,除了病患心理,還有病患的腦部健康出現問題,例如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出現了一些變化等,所以憂鬱症並不是不知足。

張淯社長:

憂鬱症成因到底是什麼?

王仁邦醫師:

整體來說,憂鬱症的致病機制是大腦的神經物質分泌失調,造成的結果有很多原因,我們可以分為七個方面來說,首先是遺傳或家族病史,第二是他遭遇到重大的創傷,例如親友過世、失業喪偶,或是家暴、性侵害、極大的壓力等。第三種可能是他成長歷程當中,有一些心理的陰影。第四是人格的特質,包括他可能比較完美主義,對自我比較沒有自信心。第五是藥物的影響,有些個案有身體的其他疾病,因為服用藥物而產生憂鬱的狀況。第六是人際關係,與他人關係比較疏離的,也比較容易產生憂鬱症。其它還有包括婦女的懷孕、生產,也可能導致產後的憂鬱症,或是停經,產生停經後的憂鬱症。總結來看,壓力會影響到我們大腦神經物質的分泌失調,所以,我們目前會把憂鬱症看作一個腦部病變的疾病。

張淯社長:

壓力會讓人得憂鬱症嗎?

王仁邦醫師:

壓力是會讓人得到憂鬱症,這包括幾個部分。第一,壓力的大小,如果壓力很大的話,它就會造成人比較有可能會得憂鬱症。第二個是持續的時間,如果壓力的時間很長的話,那其實也會容易產生憂鬱症。第三個部分就是個人特質的部分。有些人就是對於壓力的敏感度較高,因此也會容易得憂鬱症。至於壓力怎麼影響我們會得憂鬱症呢?主要是透過一個叫皮質醇素,它原本是幫助我們抗壓的能力,但是如果壓力持續太久,造成皮質醇素過高的話,它就會傷害到我們腦部的一些神經,以及一些神經傳導物質的迴路。

張淯社長:

也有人說,憂鬱症不是因為抗壓性太低,而是他自我要求太高了?是這樣嗎?

王仁邦醫師:

對,這就是憂鬱症的成因之一,個人的特質。他如果本身自我要求高,但是跟他現實遇到的狀況又有差距,造成他心理上有些衝突。而這種比較完美主義的,若再搭配他又不太有自信,或是他十分努力地去達到目標,造成他更多的壓力,這也會造成憂鬱症。

張淯社長:

那怎麼樣判斷自己是否有憂鬱症?

王仁邦醫師:

憂鬱症大概有些很簡單的量表,幾個比較常見的憂鬱症症狀,包括病人感覺到情緒低落,或是他覺得很多事情提不起勁,本來想做的事情或應該做的事情,他不想去做;這兩種情況大概其中一定有一個。再接下來,病人若食慾變差,體重下降,有失眠狀況;還有動作及思考開始遲緩,想法比較負面,甚至會有一些強烈的罪惡感,甚至有自殺的想法;對於事情的專注力下降,做事開始猶豫不決,這些都是憂鬱症的症狀。在市面上或網路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所謂憂鬱症的簡易估量表,最常見的是PHQ9,可以以此自我評估。

張淯社長:

若是睡得著、吃得下,就比較不會有憂鬱症?

王仁邦醫師:

不一定!有一些憂鬱症患者反而是睡多、吃多,這種情況比較不典型。但是確實有些憂鬱症患者,會藉著吃與睡,來處理他的憂鬱症。

張淯社長:

憂鬱症的解方是什麼?要如何醫治?

王仁邦醫師:

憂鬱症其實有分輕、中、重度,如果說,比較短暫的或比較輕微的一些情緒不好的話,其實可以主動跟親友聊聊,一般就可紓解,也可以透過自己喜歡的興趣來放鬆。所以,如果比較輕度的憂鬱症,臨床上是不見得需要藥物,它其實有一些比較好的情緒抒發管道即可。但是如果已到中、重度的憂鬱症,例如心理上出現一些憂鬱症狀,且生理上也產生自律神經失調,那就需要用藥物治療。另外,如果很嚴重的個案,便需要住院治療或採電療法。所以,從非藥物到藥物治療,要依它的輕重來決定治療方式。

張淯社長:

壓力與憂鬱症之間的關聯性有多少?

王仁邦醫師:

這兩個其實都會互相影響,壓力會造成憂鬱症。但是憂鬱症本身,它可能會影響到個人很多面向,例如,他因為憂鬱症沒辦法工作,就會引發另一個壓力。所以,憂鬱症引起功能的變化,反過來成為他的壓力。因此,我們臨床上也有看到有些憂鬱症,到最後就變成一個慢性憂鬱症。兩者的確會互相影響。

張淯社長:

皮質醇的高分泌量為何可能發生憂鬱症的重要前兆?

王仁邦醫師:

皮質醇它其實是腎上腺分泌的重要激素之一,當我們在面臨壓力的時候,這個皮質醇分泌正常的含量,就可以發揮調解及平衡壓力的作用,但是如果長期處在高壓的狀態,那皮質醇素會持續過高,這時對於大腦結構和神經傳導,就有不好的影響。所以它就會成為憂鬱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淯社長:

對於憂鬱症患者的親朋好友而言,可以如何協助他?除了跟他聊天、傾聽他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

王仁邦醫師:

大概有幾個原則要注意,首先是「三不守則」。第一個是不鼓勵,就是說,你不需要對病患一直說「要加油、要正面思考」的話。第二個是不責備,不要責備說「都是你的錯」。第三個是不反駁,當憂鬱症患者沮喪的時候,你只要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你講的都是錯的。另外,鼓勵病患不管有什麼負面情緒都要說出來,包括他談到他自殺的想法,也要鼓勵他說出來。如果親友不能處理的話,也要鼓勵他能夠就醫,去找醫師或心理師,轉介給專業人員。最後,也可陪他一起出去,一起去做些事情。

張淯社長:

為什麼鼓勵患者,說出想自殺的事情,會對他是好的?

王仁邦醫師:

一個念頭如果說出來,就開始去面對它了。所以把自殺的想法說出來,也是慢慢能夠讓他去思考,這個自殺背後,是不是有一些想法可以透過跟人交談,去做一些改變的。而說出來的這些自殺意念,有時候在他的情緒上也會獲得抒發。

張淯社長:

這些藥物治療的機制,主要是降低皮質醇嗎?

王仁邦醫師:

剛提到,皮質醇最後會影響到我們神經傳導物質,而神經傳導物質有三類,最大類是血清胺素,再過來是腎上腺素及多巴胺。這三類之中,若是皮質醇素過高的話,腦神經的傳導物質便會失衡,一般是傳導下降。而抗憂鬱藥物就是在協助提升這個神經傳導的作用,讓腦中一些傳遞物質的濃度上升。

張淯社長:

有些人好像除了憂鬱症,也會變成躁鬱症?這部分怎麼區別?

王仁邦醫師:

憂鬱症它就是憂鬱,不會有躁期。如果是躁鬱症的話,它就會有躁期,也會有憂鬱期。躁期的表現就是他可能情緒很高昂,不太需要睡覺,體力也很好,然後思考很多、計畫很多,會做很多平常不會做的事情。這兩個治療狀況是不一樣,躁鬱症一般要藥物治療的話,還需要用一些情緒穩定劑,那可能也要避免在躁期之後,進入憂鬱期。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