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肌肉痠麻不能等!陳彥文教你解除雙重壓迫症候群危機(張淯)

製作人:張淯 社長|文:張淯 社長|文字編輯:徐偉珍|攝影:石雨鑫|核稿編輯:邵威

近日疫情肆虐之際,許多人停業、停課,或者輪流上班,宅在家中,多半靠著滑手機、打電腦上網來打發時間。一位40歲王女士為了拼經濟,一天接兩個工作,上午及下午在餐廳洗鍋盤,而用餐時間則接下快遞外送餐食的服務,從早忙到晚,好不容易休息,又迷上手機追劇,結果某日騎機車回家,發覺自己的右手手指在催油門時全然麻木,夜間睡覺時竟然會因手麻而醒來。有一回,要將洗好的餐盤放進櫥櫃然,竟然因突然間手麻,沒有拿穩,便唏哩花啦全摔在地上,當天的工資頓時被扣光光。她緊急去醫院就診,醫師測試她的手部無力,才發現罹患「雙重壓迫症候群」。

從王女士的例子可以發現,滑手機、過度忙碌、肌肉過度操勞,甚至同一個姿勢維持太久,都可能造成身體某部位的痠麻疼痛,這已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長坐椅子而忘了起來動一動,同一姿勢太久或坐姿不正確等,正是現代上班族的通病,難免「雙重壓迫症候群」找上你。

多人在感到手部痠麻時,常會以為是自己使用3C產品過度,但是殊不知這樣的情況發生時,就應該立即找醫生檢查處理,否則一旦時日拖延久了,不只造成手部逐漸無力,連整個右半身都將開始出現問題,這時再緊急就醫,恐已經形成「雙重壓迫症候群」。許多人因為職業關係,長期工作保持同樣的姿勢,或者長期運用某地方的肌肉,都會造成肌肉使用過度,若忽視身體警訊,可能造成終身遺憾。本期《獨家報導》特別邀請到臺中榮總復健科的技術主任兼物理治療師陳彥文來為我們解說,為何現代人這麼容易罹患「雙重壓迫症候群」,而我們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才能避免痠麻疾病纏身。現在就邀請讀者一起隨著陳彥文物理治療師,看新聞搞懂健康。

張淯社長:

請問什麼是雙重壓迫症候群?

陳彥文物理治療師:

「雙重擠壓症候群 (Double crush syndrome)」 最早在1973年由加拿大厄普頓(Upton)和麥考馬斯(McComas)兩位神經學醫師所提出,他們追蹤了罹患腕隧道症候群或肘部尺神經壓迫症狀的臨床115名案例,進行肌電圖檢查分析。結果其中的81名個案,同時伴隨存在有頸椎神經病變的電生理證據。就此臨床發現,他們提出;沿著單一條周邊神經,在神經延徑中,同時存在多個部位的機械性壓迫現象,並引發相關的神經功能障礙(肩頸痠痛、手臂痠痛及手麻等症狀),此現象稱之為「雙重擠壓症候群」。而這些壓迫區段所造成的等等症狀可能出現並存或相互加成效果。

張淯社長:

請問陳治療師,我們一般常聽到有人患有骨刺,或是椎間盤突出這類的病症,是否也會併發「雙重壓迫症候群」?

陳彥文物理治療師:

是有可能的,我們在臨床上碰到有病人檢查出有頸椎神經根壓迫(Cervical radiculopathy )的問題,也就是所謂長骨刺、椎間盤突出之類的情況,這時候,如果又同時伴隨合併同側有腕隧道症候群 (Carpal tunnel syndrome) 或肘隧道症候群 (Cubital tunnel syndrome)等手部痠麻等症狀困擾時,就很有可能存在著「雙重壓迫症候群」。這樣的結果,常在臨床上看到一些個案,原以為是單純的腕隧道症候群或肘部尺神經壓迫問題就醫與復健治療,甚至接受手術治療後,仍無法被完善的治癒,而這樣的結果,需要進一步的檢查頸椎與同時治療頸椎神經問題,才能獲得有效的症狀控制與治癒效果。

張淯社長:

請問造成雙重壓迫症候群的原因?

陳彥文物理治療師:

基本上,神經遭受到機械性的刺激,或是不同程度的壓迫,都可視為是造成「雙重擠壓症候群」的主要因素,而為什麼一條神經近端與遠端同時會存在壓迫現象與症狀,儘管目前尚未清楚「雙重擠壓症候群」產生相互影響的確切病理機轉。目前醫學研究上,部份把它歸因於神經本身因身體近端處存在壓迫源,神經近端該區段受刺激而出現缺血與發炎現象,漸進的去影響到該神經末端段的神經(突觸)傳導能力及動作電位(離子)反應度,壓迫時間一久,遠端神經段自然而然的就會在張力較大的某個位置點上產生另一個神經刺激反應,另一處神經損傷因此而生。

張淯社長:

請問如果有慢性病的疾病患者,是否會較容易罹患雙重壓迫症候群?

陳彥文物理治療師:

通常患者本身如果有罹患一些系統性疾病,那的確很有可能加劇雙重壓迫症候群的相關臨床症狀。就因如此,國際上有些學者認為「雙重擠壓症候群」定義較為狹隘,神經除了遭受機械性刺激或壓迫之外,還有其他許多系統性疾病因素,例如糖尿病、尿毒症引發神經病變、藥物引發神經病變、甲狀腺功能減退、維生素缺乏症、慢性酒精中毒、血管疾病及自體免疫性神經元損傷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同時潛在的去干擾或影響神經功能,對神經產生有害影響。所以有國際學者認為用「多灶性神經病變(Multifocal neuropathy)」可能比「雙重壓迫症候群」更為恰當,描述多重因素所誘發之神經功能障礙的協同效應。

張淯社長:

請問神經受壓迫多久會引起雙重壓迫症候群嗎?

陳彥文物理治療師:

時間上可能不一定,如果考量因脊椎不正常排列與受力,造成神經遭受機械性壓迫,就取決於個案日常不良姿勢的維持時間長短、結構歪斜程度、損傷組織復原力、肢體反覆性使用、因動作造成之神經張力大小、神經損傷程度及本身存在系統性疾病的控制程度(如糖尿病)等,都可能會影響引發神經症狀的變化。

張淯社長:

請問陳治療師,一般人最常有感覺的就是手麻,我們該如何區別這樣的手麻,只是一時的血液不暢通,還是這真的是已經疾病纏身了?

陳彥文物理治療師:

很多人都有手麻的經驗,我們在臨床上也常見這樣的問題,通常都是病人的周邊神經(peripheral nerve)受到壓迫或發生某種疾病時,身體特別發出的警訊。在我們的手掌周邊,有許多神經分佈,最主要的是由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和尺神經(ulnar nerve)來支配。當這一條正中神經在腕隧道中受到壓迫時,就會產生麻的感覺,這時候手部傳達出一些功能障礙,就是讓我們的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等這幾隻手指全部發麻或無力,導致動作不靈活,不過一般情況下,只要來回甩動手腕即可有所改善。這種情況最常出現在我們睡覺時,當我們側睡或俯臥時,因為睡著了,而使得同一姿勢維持太久,就會造成手部功能障礙,有時會因此而麻醒,這時只要甩甩手即可再入睡。

張淯社長:

請問除了腕隧道受到擠壓會造成手麻之外,還有別種情況會造成手麻現象嗎?

陳彥文物理治療師:

神經病變發生在尺神經(ulnar nerve),在經過手肘時會通過一個肘隧道(cubital tunnel)。尺神經在此處受到壓迫時會造成小指、與無名指發麻,這種情況嚴重時,會讓我們手指無力。

張淯社長:

請問要怎麼預防雙重壓迫症候群?

陳彥文物理治療師:

除了平常要好好注意個人的姿勢,減少低頭滑手機或使用3C產品的時間,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駝背與圓肩。建議可以於直挺坐姿下練習「縮下巴運動」來減輕頸椎壓力,降低椎間盤突出或長骨刺風險。其次,可伸展胸大肌及胸小肌運動,矯正駝背與圓肩;而在使用電腦時注意手腕不宜過度伸直狀態下操作鍵盤,使用鍵盤20分鐘內應當提醒自己暫離鍵盤,轉轉手腕關節,放鬆肌肉與減少腕隧道壓力。

張淯社長:

請問如果已經得到雙重壓迫症候群的患者該怎麼治療?

陳彥文物理治療師:

如果出現上述疑似「雙重擠壓症候群」相關症狀,建議還是立即就醫檢查與評估,可透過院所復健科、骨科、神經內科或物理治療所等進行各項理學檢查與神經功能評估,經鑑別診斷與評估下安排物理治療,可利用熱敷、頸椎牽引、中頻向量干擾波治療、雷射治療等儀器治療;再搭配醫師超音波導引注射、物理治療師徒手脊椎矯正治療、姿勢矯正、動作控制訓練、神經鬆動術等介入來改善症狀。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