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減碳趨勢 及早建置碳盤查系統(張淯)

文:張淯|文字編輯:殷瑞宏博士|圖:編輯部|責任編輯:涂開司|核稿編輯:黃家音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的新聞稿,早在今(2022)年初舉辦記者會預告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規劃案,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查證,就在本(3)月3日宣布正式啟動。

金管會指出,在這之前已經廣邀相關政府單位、上市櫃公司、金控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及第三方查證機構舉辦過三場公聽會,並擬陸續發布相關作業指引或問答集,以供企業遵循。最終目標是協助企業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並接軌國際。金管會的大動作,正式昭告了我國業界將進入減能減碳的下一個高速推動階段。

欄目在去(2021)年舉辦COP26時就提過,隨著人類為求永續發展的共識進一步加深,以及相應制度的陸續施行,無論是從宏觀的全球生態角度來面對氣候變遷議題,或者是相對微觀的貿易法規遵循的商業行為,「節能減碳」這件事情都已經不能再被視為一個象徵性的口號,而是必須加緊腳步落實的任務目標。

碳排放量

金管會如今採取的作法,就是要讓業界用母雞帶小雞的方式,由大型上市櫃公司帶頭做起,引領全國其他企業進行營運的典範變遷,從此將節能減碳納入公司運作的核心價值,而不是過去數十年來一種類似附加性的社會責任。甚至於,還必須考量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設定,該要如何做好做滿?首先從碳盤查開始。

碳盤查,顧名思義就是透過盤點與查核,找出一個組織確切的碳排放量,在詳實計算並掌握排碳來源後,以之作為後續能源政策(節能減碳)的基礎;而更為關鍵的是,碳盤查的結果必須要能獲得第三方單位的認證,使其資訊能夠做為國際承認的碳足跡,讓組織得以符合國際的相關要求,藉此維持競爭力。

一般來說,碳盤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直接排放(範疇一)、間接排放(範疇二)與非屬自身資產的供應鏈上下游排放(範疇三)。以我國的情況來說,多數企業其實做不到完成的碳盤查,在從哪裡排的碳?碳排了多少?都無法掌握的情況下,當然就不用想能夠做到淨零排放;而即便有企業公開表示已達成大幅度減排甚至淨零,也多是在範疇一或二,範疇三則鮮少被明確承諾。

在商言商,企業營運如何減省成本以獲取更多利潤,若能在此方面有所建樹,本來就是最好的經濟誘因。從碳排放的角度切入,無論是針對供應鏈的碳邊境關稅政策,或是直接針對排碳行為設定碳價,雖大幅提高了企業的能源成本,卻被視為實現巴黎協定氣候目標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有氣候經濟學家估算,若打算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願景,以目前的情況來說碳價可能需要調升到平均每噸100美元。

經濟誘因

目前在這方面機制較為完善的為歐洲地區,近期碳價換算下來平均每噸高達近110美元,除了敦促業者設法減排之外,也為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帶來更多的商機,相應的投資可預期將有所增加,只不過要正式提供額外的能源產能仍需一段時間。

無論是因應歐盟的貿易政策,或是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終極目標,被要求確實掌握自身碳排放量已經是必須面對的挑戰。以臺灣而言,最大的痛點在於第三方認證機構的數量遠遠不足,再加上多數企業對此完全沒有概念,在數據的蒐集與更新上有相當大幅度的落差,往往因此得到錯誤的結果,進而導致節能減碳的效果不佳。

相信政府在這方面會陸續祭出政策協助增進企業的碳盤查能力,但在這之前,倘若企業不想落於人後,必然得及早內部自置或從外引進具有相應知識與技巧的人員或單位,以因應全球人類為了永續發展而正耳提面命的減碳行動。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