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除了向美軍學習 還可以向德軍學習

圖/ 取自德國國防部官網
圖/ 取自德國國防部官網

獨家報導 記者宋秉忠/台北報導

要快速提升國軍戰力、抵抗中共武力犯台,光靠幾個美軍特戰教官來台教學,恐怕不夠。旅美的前戰爭學院榮譽講座廖宏祥建議,假如美軍能夠進駐國防部的各級聯參體系,傳授國軍有關兵力規劃、情報準備、作戰計劃、後勤補給、戰略規劃、電子戰、網路戰等知識,國軍才可能跟上21世紀的軍事戰略高度。

旅美的前戰爭學院榮譽講座廖宏祥。
旅美的前戰爭學院榮譽講座廖宏祥。

曾任麥道航太駐台代表的廖宏祥指出,國軍要全面向美軍學習,要看台灣的三軍統帥是否有這樣的魄力和決心;更重要的是,台灣不知道還有沒有時間迎頭趕上?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假如現在不做的話,那就永遠就不可能了。

廖宏祥指出,接受美軍的訓練能讓台灣軍隊接受新的「戰術、戰技、戰法」(TTP, 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假以時日希望能夠造成根本的質變;假如能夠讓美軍進入國軍各級聯參體系 「邊做邊學」(OJT,on the job training),那就更好了。

圖/ 取自德國國防部官網
圖/ 取自德國國防部官網

廖宏祥和美軍的一些現役和退役的軍官談訓練台灣軍隊,他們都擔心國軍的改革會不會太小、太晚。

國軍除了向美軍學習外,廖宏祥認為,二戰時德軍的指管系統也值得國軍學習。廖宏祥表示,美軍和英軍對二戰的德軍都有很高的評價,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德軍對下級軍官、士官的授權,讓他們能隨時改進,以增加應變力及戰鬥力。

圖/ 取自德國國防部官網
圖/ 取自德國國防部官網

廖宏祥指出,德軍在演習訓練的時候,不用一成不變的腳本、想定,而是隨時加入新的狀況,以訓練各級軍官的靈活性,這和台灣軍隊在演習的時候,都要再三預演、預校有很大的不同。

德軍在二戰時期採用任務型戰術(Auftragstaktic)的分散式指揮結構的戰術,這種指揮管制體系允許下級指揮官很大的主動性,並且能依據當前戰場情況快速做出決定,不需等待上級的命令。也就是說下級被賦予一項任務之後,如何完成這任務的細節由下級指揮官自行決定。

廖宏祥指出,一般人都知道德軍進行的閃電戰強調速度、奇襲、和包圍,以打亂敵軍的指揮管制體系,從而創造對德軍有利的戰場態勢;但是要達成這個目的,德軍更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步兵、戰車、炮兵、和空軍結合在一起互相支援的軍隊,使德軍的戰術運動比其對手更靈活、更能適應戰場的混亂情況。

廖宏祥指出,歐洲戰爭初期的德軍訓練有素、經驗豐富,因為他們從參與西班牙內戰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他們的軍官團不但專業,而且士官經驗豐富,使德軍能夠在戰場上有效地創新戰術和戰法。

廖宏祥指出,這都是因為《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限制而驅動他們注重專業的軍事教育,並且重視軍士官的專業判斷,並且進行聯合作戰訓練有關。

圖/ 取自德國國防部官網
圖/ 取自德國國防部官網

廖宏祥指出,更重要的是德軍的演習和訓練經常運用大規模的部隊進行實戰,而且這些演習的設計盡可能真實,還有很多出乎意料之外的狀況,以模擬戰爭迷霧;而且德軍訓練也經常包括實彈射擊,為德國軍官和士官提供了在模擬戰場條件下指揮和協調大部隊的寶貴經驗。

二戰前,德國還成立了青年團的準軍事組織,可以迅速轉變為作戰單位,當時德國還將軍士官送到蘇聯接受新的戰術、戰法、武器裝備的訓練和實驗。

廖宏祥因此認為,對台灣來說,專業化的軍事教育和訓練有待加強,而分散式的指揮結構、落實聯合作戰的戰術,可以提高不同軍兵種間的密切合作,可以提高作戰的整體效能,從而提高戰場上的靈活性和效率,都是台灣可以向德軍借鑒的地方;台灣也可以學習德軍的技術創新,積極投入軍事科技的創新,以提升自我的防禦實力。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