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情人》凝視不同生命風景

獨家報導文:黃作炎

誰會以13年的時間去觀察一個故事?紀錄片《麵包情人》的導演李靖惠就花費這麼長的時間,關心一群「菲媽」的故事,本片雖是菲籍看戶工的故事,卻讓人省思夫妻間金錢或感情(money or honey)何者重要?建立一個家庭要花費多少心血?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老人看護的問題?《麵包情人》充滿許多與我們周遭息息相關的層面,值得我們用心去感受。

麵包情人電影海報

「麵包」代表為老公與小孩所賺的錢,而「情人」則是家中的丈夫;她們為了愛,愛著自己的家,離鄉背井來到台灣打拚,雖是犧牲、奉獻,捨棄家人相聚,也在所不惜。想想台灣有許多家庭不也是遠距夫妻,先生為了工作,遠渡重洋去工作。

《麵包情人》紀錄片中的五位主角,三位已經回到菲律賓家人的身邊,一位結束台灣的合約後又轉赴以色列,僅剩一位持續在台灣的安養院工作。片中五位主角之一的Baby告訴導演,來台灣之前她是個尋常的菲律賓女性,但多年的海外工作生活、繁重工作鮮少休假,讓她不斷思考「麵包」跟「情人」之間該如何取捨。

這些離鄉的「菲媽」,都是為了實現一個夢想——「買房子、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讓小孩受教育」,然而在實現夢想的同時,卻必須過著與家人分離的生活。現實生活如此,卻讓她們把對家人的思念,轉化成為照顧安養院中的老人,這群老人與菲媽的命運相仿,同樣地與家人分離。菲媽和老人們都想回家,他們卻都回不了家,影片中的安養院似乎成為充滿思念、充滿相濡以沫的空間。當菲媽要走的時後,老人們在病床上依依不捨的慰留,不覺讓人淚盈滿眶。

菲律賓這個飄泊的國度,每年有許多移工出國工作,寫下許多流浪工作的故事,片中導演運用移工書寫的詩集傳達內在心靈的想望:

我奔馳浸浴在希望的河谷
In the river of hope I bathed
深信有滿溢的財富
Believing that a pot of gold
就在彩虹的那一頭
Waits for me at the rainbow’s end
很快很快我就會到達命運的轉彎處
Soon, soon, I will meet the bend

導演運用攝影機成為菲媽們抒發心情、與家人溝通的媒介,在拍攝與被拍者之間發展出動人的女性情誼;面對漫長的歸鄉之路,從安養院的窗戶看到月光、台北101,遙想菲律賓的家人,唱出這段:

我的夢想會像台北101頂天立地嗎?
Will I reach my dream just as successfully as Taipei 101 did?
還要走多少步伐?
How many more steps ahead?
我離夢想還有多遠呢?
How far am I from my dream?

透過紀錄片《麵包情人》,開啟我們凝視不同生命的風景,原來建構家庭夢想要花這麼艱辛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