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撤了「博愛座」

台北捷運博愛座。圖/擷取自網路
台北捷運博愛座。圖/擷取自網路

梁幼祥/伊尹學院院長

1976年台北市公車業者開始在公車上標示了「博愛座」禮讓老弱婦孺!自此之後臺灣的大眾運輸大多都設置了、形成一種生態。
我在大陸做節目的時候,不時的在聚會中,大陸朋友在飯桌上閒聊、誇咱們台灣的捷運上即使站滿了人,博愛座卻空在那⋯他們特別的宣揚「台灣人真有禮貌」的同時,身為臺灣人的我、背脊就發出來一股莫名自豪的「優越感」!

近來、不讓座、年輕人罵老人、老人罵年輕人⋯時有的畫面出現在網路及新聞裏⋯我的背脊開始發涼!臺灣怎麼了?

我們在網路上都看過、日本的小學生、穿越馬路後、會主動的回頭、向那些停在路邊讓行的車輛,深深的一鞠躬,這些肢體語言,都讓我們感動!

「讓」是一種家教衍生出來的文明,而文明社會中的「禮」,一定是來自於教化,當這樣的行為舉止普遍的出現,自然社會現象會越來越規範,無形之中成為被歌頌的「禮儀之邦」!

臺灣曾以「禮儀之邦」自居過,我們也以身為臺灣人自傲!曾幾何時這樣的驕傲因為捷運上「椅子」的衝突、沒了?

日前得知、為了這些爭端,博愛座將仿效英國更名為「優先席」,也確定刪除原先明文規定的「老弱婦孺」優先乘坐對象,後續將提報院會,目標於本會期三讀⋯⋯令人嗟乎!

《孔子家語》稱「敦禮教,遠罪疾,則民壽矣!我們以前被教育禮義廉恥、敬老尊賢⋯「椅子的讓」是可以型碩這個社會的文明甚而無形生成為社會的規範。
《易傳》有句千古傳頌的名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不就是這個道理。

這篇文章不評說誰去拆了「禮義廉恥」也不談誰搞壞了教改⋯只是讓大家深思一個道理,人類的行為、是靠「有形的教化」而來,當這些「讓」沒了,禮就沒了,禮沒了、就亂了⋯
「亂了」背脊驕傲不僅沒了、還會讓我這姓梁的變涼的!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