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台灣地位國際化 520賴清德演說埋了多少雷(張淯)

賴清德
賴清德

文/獨家報導 社長 張淯

總統賴清德520一席演說看得令人心驚膽跳,美國和大陸官方看的是沒有出現「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也沒有附和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釋出「中華民族、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通關密語。刪除某些特定的關鍵詞,賴清德表面上看似「不統、不獨、不武」,然而已揭櫫賴清德時代「兩岸關係的『特殊性』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台灣地位國際化」。這踩雷的風險相當大。

首先,很明顯的,對岸領導人習近平從4月「馬習二會」釋出所謂「中華民族、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通關密語,這個善意的橄欖枝,賴清德並無意接下,演說中隻字未提。當然,如果賴清德未來有其他方式接招也不是不行……。全篇演說中只提到願意開放兩岸交流,「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簡單兩句話打發,這不像是回應習近平,更像是講給台灣觀光業、私立大學聽的,意思是解決產業困境,幫腔了,開放交流有錯責任不在我。

其次,賴清德遵守對美國的承諾,沒有挑釁講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字眼,但是,取消「兩岸關係特殊性」的專門段落陳述的慣例,就文字上看與馬英九時代「不統、不獨、不武」也沒不同,但實質上取消兩岸關係專門段落,意味著重要性已淡化、淡化、再淡化地處理。

獨家報導集團董事長 張淯。圖/獨家報導製圖
獨家報導集團董事長 張淯。圖/獨家報導製圖

賴清德表述美國希望「蔡規賴隨」的部分,就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都一樣響亮。」國家正式的名字、《中華民國憲法》載明的名字只有一個——中華民國,誰管別名、暱稱是什麼,但自此一分為三,國人不知道賴清德呼籲的團結未來將如何發展,是否「三名殊途」,最後「台灣」再歸一統。

最後,台灣地位國際化,賴清德強調在區域安全方面、尤其位居亞太第一島鏈戰略位置特殊,「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持續衝擊全世界,中國的軍事行動以及灰色脅迫,也被視為全球和平穩定最大的戰略挑戰。」在在充滿「反中」思維,尤其特別提到台灣獲得美國「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的軍援,更是踩著中共的痛腳。

如果在賴清德眼中,目前台海關係堪比俄烏戰爭、以哈戰爭,兩岸關係很難有春暖花開之時。賴清德任命鄭文燦擔任海基會董事長的記者會上,鄭文燦當著所有媒體面前拿出手機一字一句念出賴清德當選宣言中的兩岸關係和平論述時,恐怕鄭文燦心裡想的也是「疑賴論」,能不令人心驚膽跳、毛毛的嗎?

俗話說「有一種冷叫做阿嬤認為你會冷」,孫子會不會覺得冷,阿嬤不會在乎孫子的真實感受,阿嬤一廂情願認為,孫子就是理所當然會冷。賴清德520就職演說也一樣,美國不希望他說的,他吞了,大陸希望他說的,他偏不說;一廂情願地認為遞出善意的橄欖枝,你覺得賴清德會覺得冷嗎?

賴清德現在正告全世界:我和蔡英文不一樣,我就是「務實」的工作者!講不講「台獨」、講不講「主權」?你遲早會懂的。


更多《獨家報導》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