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平/民粹主義抬頭 賴清德的新挑戰(蔡鎤銘)

圖/獨家報導編輯部製圖
圖/獨家報導編輯部製圖

獨家報導 蔡鎤銘/評論

2月1日台灣立法院長選舉已經順利劃下句點,由國民黨韓國瑜和江啟臣當選立法院正、副院長。本屆國會的朝野格局,與過去扁政府時期藍綠對抗的態勢不同,在加入八席民眾黨席次後,不管是藍白合、綠白合都會有更多的想像空間,未來國會生態應該不再一黨獨大可以專斷獨行。美國川普、台灣韓國瑜捲土重來,民粹主義對新政府的未來政策而言,將是充滿更多不確定性的挑戰。

另外,美國和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角色至關重要,特別是面對美國政治變遷和中國威脅性動向的複雜局勢。這不僅影響著兩國自身,更牽動著台海安全及全球政治經濟的安全格局。
美國政治的變遷引起了深刻的關切,大眾煽動術和情感表達的上升揭示出新的政治現象。這種變遷的根本原因牽涉著價值觀、社會動盪以及民主體制的運作。深入分析這些變遷是理解美國政治當前狀態及未來趨勢的關鍵。

即將於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不僅關係到國內,更可能改變全球格局。川普可能贏得總統選舉結果的猜測,勢必受到主觀情感的影響,這將左右政治決策的走向。這種主觀性可能使選舉結果影響全球,包括兩岸對未來的期望和關切。

美國近年來因保護主義趨勢的興起引發了深刻的關注。這種轉變對全球外交和國際合作可能帶來挑戰,因為美國內部事務的轉變可能影響其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尤其是國際貿易的保護主義抬頭及科技產品對中國出口限制的舉措將帶來更多的影響,深入瞭解這種趨勢的原因和影響,是應對未來全球挑戰的重要一步。

對中國威脅性動向的擔憂反映了對中國角色變化的不確定性。尤其在台灣大選之後中國的動向將更加難以捉摸,這種不確定性來自中國政府對美國外交及一個中國主張的強硬態度。這種態勢提醒了全球必須警覺中國對台海局勢可能帶來的影響,加上中國政治體系的封閉性,使外界更難以洞悉其真實意圖。

關注實質性的全球對話是台灣應對當前國際挑戰的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應積極恢復與對岸正常的對話管道及文化的交流。這種對話及交流不僅有助於解決當前爭端和衝突,更能夠促進跨國合作,應對共同的全球挑戰,例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和科技發展。這樣的對話機制不僅能夠增進相互瞭解,還有助於建立穩定的國際秩序,促進和平發展。

對於台灣民粹主義抬頭的擔憂,不僅僅是對當前政治局勢的觀察,更是對社會走向的深刻預警。這種擔憂反映出對於政治氛圍可能變得極端和對立的關切。民粹主義抬頭可能引發社會對立,使政治辯論極端化,甚至可能影響到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這需要深入分析當前的社會和政治動態,以瞭解民粹主義的根本原因,並仔細檢討政治制度和媒體環境,以理解它們在塑造公眾意識形態方面的角色。

同時,擔憂台灣的民粹主義抬頭也需要關切對岸與國際社會對於這種趨勢的反應和態度。民粹主義的擴散可能對區域穩定和全球合作產生影響。因此,需要國內各界攜手合作,推動理性和包容的價值觀,以緩解台灣民粹主義抬頭的傾向所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台灣國會朝小野大的生態翻轉、美中關係的動向和全球事務的發展都影響著台灣及全球的未來。深入觀察美國政治變遷、中國威脅性動向以及全球對話的重要性,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並因應這些挑戰。面對美國、台灣民粹主義抬頭的擔憂,尤其是川普、韓國瑜捲土重來再領風騷,準總統賴清德需要跨足國際,共同努力促進理性、包容和合作,以建設更加穩定、和平且繁榮的世界。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淡江大學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國際事務召集人、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任委員)


更多《獨家報導》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