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戰爭啟示:別讓和平毀於政客自私短視

哈瑪斯控訴以色列對迦薩數家醫院周圍狂轟爛炸。圖為以色列對迦薩走廊的襲擊期間冒出濃煙和火焰。
哈瑪斯控訴以色列對迦薩數家醫院周圍狂轟爛炸。圖為以色列對迦薩走廊的襲擊期間冒出濃煙和火焰。

鄧峰/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以哈戰爭已經持續一個月,讓人不禁感歎和平的脆弱性。在承平已久的台灣,許多人沉浸在「小確幸」、「歲月靜好」的生活中,已經喪失對危險、戰爭的感知能力。但以哈戰爭猶如一記重錘,讓不少人發現,原來安穩的生活並非理所應當。令人憂慮的是,蔡英文上任7年多以來,隨著兩岸關係從馬英九時期的和平穩定狀態日益滑向冰冷的僵持狀態,台海和平正面臨多年少有的嚴峻考驗。台灣社會應該從以哈戰爭中反省兩岸政策,不能讓狹隘、民粹的激進對抗聲浪把台灣拖入險境。

自10月7日控制迦薩的巴勒斯坦政治、軍事、宗教組織哈瑪斯突然襲擊以色列,殺害不少平民,招致以色列的報復以來,以哈戰爭已經造成十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人道主義危機。截止11月3日,據巴勒斯坦迦薩地帶衛生部門的說法,本輪以哈戰爭爆發以來,迦薩地帶已有9257人死亡。除此之外,約旦河西岸有100多人死亡,以色列的死亡人員超過1400人。這意味著僅僅一個月的衝突便已讓上萬人付出生命代價。

以哈戰爭帶來人道危機

生命權本是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後所普遍珍視的基本人權,但戰爭中人的生命猶如草芥,輕易便被剝奪。死亡人數只不過是以哈戰爭最為直觀和血腥的資料,以哈戰爭所造成的災難遠遠不止上萬人死亡,而是還包括數量更多的人員受傷和大量民眾流離失所。目前以色列已對迦薩地帶展開多輪空襲,並全面封鎖迦薩地帶,切斷水、電、燃料等供應,許多迦薩地帶的民眾被迫搶奪物資。

已完全包圍迦薩城的以色列軍隊會否全面攻入迦薩城,備受關注。因為這將直接決定以哈戰爭的規模和災難嚴重程度。從歷次以巴衝突的經驗來看,以色列作為地區強國,綜合實力遠遠超過哈瑪斯,如果以哈戰爭不幸大規模爆發,以色列大概率會獲勝,但以色列將付出慘重代價。因為迦薩地帶生活著200多萬居民,如果以色列軍隊與哈瑪斯在迦薩展開激烈的巷戰,勢必容易傷及無辜,後果不堪設想。

自以哈戰爭爆發以來,美國有敦促以色列保持克制,聯合國秘書長呼籲「立即停火,立即無條件釋放人質,立即發送人道救援物資」,但效果都不盡人意。這說明一旦進入衝突或戰爭狀態,實力原則和叢林秩序將支配衝突或戰爭的走向,國際社會的呼籲效果有限。

其實,放在更大背景來看,以哈戰爭為何爆發?以巴之間為何總是不能擺脫無休無止的衝突陷阱?一個主要原因在於聯合國所認可並力推的「兩國方案」總是被以色列、巴勒斯坦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所扭曲,國際社會的和平理想與友好相處原則受制於中東地區的叢林秩序與實力原則而難以落地。

民粹聲浪蓋過理性聲音

以哈戰爭背後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零和博弈困局,是彼此內部狹隘、民粹的激進聲浪蓋過理性溫和的聲音。激進的哈瑪斯能把獲得國際社會較多認可的巴解組織邊緣化,本身便在相當程度上說明巴勒斯坦社會內部的極端化傾向已經到了危險程度。同樣情況,近些年來以色列的右翼民粹化趨勢不容忽視,現任總理尼坦雅胡作風傲慢,迷信強力原則,激化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內部的狹隘激進聲浪互相刺激,讓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把彼此拖入對抗泥潭。

對於台灣社會來說,不能不從以哈戰爭中吸取教訓。以哈戰爭把人命如草芥、如螻蟻的戰爭悲劇,以極為血腥、殘酷的方式擺在全世界面前,足以警醒世人絕不能為了一己私利或意識形態偏執,而將整個社會推向危險的戰爭深淵。以哈戰爭所折射出的實力原則、叢林秩序,依舊深度影響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任何有志於為民眾謀求福祉的政治人物都應立足於現實,順應時勢,而非活在虛幻的想像中。面對國際政治現實和台海局勢的急劇變化,台灣社會不能再像鴕鳥那樣得過且過。

孟子說過,唯仁者為能以大事小,唯智者為能以小事大。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未能達到孟子說的以大事小以仁、以小事大以智,結果只能是讓矛盾和對抗加劇。這一點尤其應該警醒台灣社會。兩岸之間的綜合實力差距早已非常懸殊,但蔡英文上任7年多以來,罔顧現實,屢屢刺激大陸,惡化台海局勢。蔡英文和民進黨為了政黨私利和意識形態,經常致力於「去中國化」,過分渲染和誇大大陸的威脅,甚至聯合美國、日本來制衡大陸。

去年的裴洛西訪台事件,便說明蔡英文政府不惜違反過去多年兩岸之間的默契和中美之間的共識,將台海局勢一度推向危險邊緣。所幸的是,裴洛西事件並未讓台海局勢失控,但已經是個危險的提醒。最近以哈戰爭的發生無疑為台海和平敲響警鐘,台灣社會應該從長遠考慮,回歸現實主義,不能讓2300萬民眾的福祉為政治人物的自私、短視和意識形態偏執買單。

(作者鄧峰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獨家報導》同步刊登)


更多《獨家報導》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