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果菜批發市場 7/1起落實名制交易

臺北市市場處昨(1)日表示,為強化食品安全、落實食安政策,於2019年開始推動臺北農產公司在臺北市第一、二果菜批發市場落實供應人實名制交易。

文:藍萍|圖:編輯部

北市市場處昨(1)日表示,為強化食品安全、落實食安政策,於2019年開始推動臺北農產公司在臺北市第一、二果菜批發市場落實供應人實名制交易,凡進到批發市場交易的供應人,都必須提供身分資料,倘若交易前藥檢不合格,除立即攔下蔬果銷燬外,不會流入零售端,並可即時追溯供應源頭,要求農民安全用藥,經過一年多宣導及建置資料,今年7月1日起,供應人未提供身分資料者,即不予拍賣交易。

市場處指出,為落實供應人實名制,臺北市政府撥出經費,輔導北農改善擴充電腦交易資料庫系統,逐筆建置供應人個人資料,在交易前,可迅速比對供應代號及身分資料,另外,自2019年2月起,北農持續動員幹部、拍賣員,赴產地召開說明會。截至今年6月30日,共建置14萬2,809筆供應人資料,近年曾經進場交易的供應人,逐步完善「供應人個人資料庫」系統。

市場處強調,自去年8月起,北農先採取分區分階段實施實名制,即先試辦單一拍賣區組實名制,測試電腦交易資料庫系統,若資料錯誤、不全則逐一通知,輔導供應人補正。

由從一市場丶二市場試辦區,逐步擴大至全區蔬果品項,7月1日正式啟動全場拍賣交易貨件之查驗,在到貨136,194件蔬果貨件中,查獲蔬菜13筆,水果11筆,因供應人資料不全故不予交易,其餘蔬果品項皆符合實名制,全場交易合格率已達成99.8%。今日資料不全者,已留置或退回,並請供應人補正資料,再予交易,以落實市府溯源管理之政策。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