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16年俄烏政策無道歉 梅克爾辯駁已做了能做的一切

*2022年6月7日周二柏林,德國前總理安格拉·梅克爾離任6個月後,首次接受公開採訪。(圖片取材自美聯社AP)

編譯:李順瑭|圖:編輯部

國前總理梅克爾在卸任6個月後首次接受採訪。自2月24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呼籲她應該為其執政16年間,對烏克蘭和俄羅斯政策道歉的聲音越來越多。她辯稱:我做了我能做的一切,我不明白為什麼我應該道歉。

6月7日周二,這位德國前總理在柏林聯合劇院的舞台上接受《明鏡Der Spiegel》記者的採訪。她表示,對俄羅斯的政策沒有歉意,拒絕那些認為她需要為其對俄羅斯和烏克蘭政策道歉的說法。自2月24日烏克蘭戰爭開始以來,德國輿論出現要求她道歉的聲音越來越多。梅克爾指出,我做了我能做的一切,以防止事情走錯路。但如果外交手段失敗了,並不意味著它不是正確的方式。所以,我不明白為什麼我應該道歉。

據法國《世界報Le Monde》報導,梅克爾不後悔在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會上,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前景說「不」,而且堅持認為自己是對的。她指出,首先,因為當時的烏克蘭「不是我們今天所知的國家」,而是一個「嚴重分裂」的國家,是一個「由寡頭統治的不穩定的民主體……」。第二,因為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會把這(烏克蘭加入北約)解釋為「宣戰」。梅克爾表示,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北約的成員。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我們已經開始那樣做,我相信普丁會做出,對烏克蘭不利的決定。

2014平息事態

那麼,梅克爾也不後悔在克里米亞被吞併,2014年頓巴斯戰爭開始後,她對弗拉迪米爾·普丁的過於寬容遷就?她也不後悔。梅克爾承認,2015年初,她與當時的法國總統法蘭索瓦·歐蘭德談判,達成的明斯克協議並非最佳,但這個協議平息了事態,給烏克蘭時間成為今天的國家。梅克爾認為,當時對俄羅斯的制裁和將其排除在八國集團G8之外的決定證明,她並沒有安撫克里姆林宮的意願。相反,她指出:我不知道如果普丁在2014年繼續逍遙法外,無人擔心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

最後,她也不後悔發展柏林和莫斯科之間的貿易關係,特別是在能源領域,並冒著,增加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的風險,支持北溪2號項目。她答稱,我從未想過普丁會因為貿易而改變,但俄羅斯是我們的鄰居,我們不能忽視它。

因此,回過頭來看,梅克爾認為,她所做的決定即使不是最好的,也至少是最不壞的。在她看來,這些決定可以使她與俄羅斯找到,一種和平共處的方式,使我們不會發現,自己處於一種戰爭狀態。儘管她事後認識到,所有這些努力,最終並未能夠建立一個,可避免新衝突的共同安全架構。

否認對普丁天真

梅克爾與普丁相識於2007年的索契會面。不想讓人感覺她對普丁很天真。她說,普丁持續受到前蘇聯解體記憶的困擾。那天他告訴我,蘇聯的解體是20世紀最嚴重的災難。我告訴他,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之一。梅克爾以此話暗示自己曾在前共產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GDR,度過的青年時代。

梅克爾也承認,面對只懂武力語言的弗拉迪米爾·普丁,歐洲對他的威脅力度可能還不夠大。她承認指出,普丁看到,我們。不僅是德國,還有其他國家,不再像冷戰時期那樣具有打擊力。

梅克爾還表示,如果德國近年來,未能達到北約規定的,將國內生產總值的2%用於國防的目標,這不是她的政黨基民盟的錯,而是她當時的合作夥伴社會民主黨SPD的錯,後者當時也反對德國聯邦國防軍,購置武裝無人機。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