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指俄出兵荒唐 闢謠俄烏戰爭對中有害無利?

*2022年5月22日周日,無人機拍攝的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經過近三個月的狂轟濫炸,俄羅斯佔領一座廢墟。(圖片取材自路透社REUTERS)

編譯:李順瑭|圖:編輯部

國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近日撰文直指,俄羅斯選擇一條被人類文明淘汰的復興之路,出兵烏克蘭理由站不住腳。而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閻學通則認為,俄烏戰爭對中國有弊無利,並指同盟不是「我幫助你侵略別人」。

在中國官方至今不肯承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實,以及官媒一片照搬俄官方輿論的氛圍中,一些異議的聲音在中國學界漸漸浮出。除了月初中國駐烏克蘭前大使高玉生在一場研討會上判斷「俄羅斯已經顯露敗象」外,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的文章更為尖銳。

公方彬日前在微信貼出的文章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選錯國家「復興」道路,至今醉心於土地佔有,這種觀念落後是導致俄羅斯軍事和能源之外,乏善可陳的原因,也是走向鐵血道路的內在動因。

他認為,今天的國家影響力和引領世界的能力,主要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先進與否,如果走在世界前列,就能夠贏得別人尊重,談不上威脅感,除非你威脅別人不成被圍毆。

對俄羅斯聲稱出兵烏克蘭是因為北約東擴,威脅其安全空間,公方彬指出:到目前為止,我尚未想清俄烏戰爭之前,哪個國家有膽子侵略世界第二軍事大國,俄羅斯也屢屢向世界明示,誰也不敢動其一寸國土。

因此俄羅斯所謂面臨安全威脅的理由,站不住腳,且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勸說俄羅斯不要發動戰爭,在開展之初並未幫助烏克蘭。公方彬的文章後遭微信平台以違規為由刪去。

而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閻學通則從另外的角度分析,俄烏戰爭的後果,他在5月9日周一在鳳凰衛視專訪節目中分析,俄烏戰爭到目前為止,從全球化的角度看,給中國除了帶來損失傷害,沒有任何好處。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逆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對中國一點兒好處都沒有,俄烏衝突加劇逆全球化趨勢。

他還解釋「同盟」的含義不是盟友進行戰爭的時候自己自動參加戰爭,同盟是當你的盟友被別人侵略,他進行反侵略戰爭的時候,你自動捲入戰爭,同盟條約是「我幫助你、保護你」,不是「我幫助你侵略別人」。

這段話語焉不詳,不知是否暗示中俄不同一般的關係?中國與俄羅斯並不存在正式的軍事盟約,但普丁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於2月4日在北京發表宣言,表明雙邊合作無上限,無止境,被視為中俄欲取代現行國際秩序,已構成「軸心」架構,而俄羅斯在北京冬奧會結束次日,拉響侵烏序曲,也被西方媒體認為中俄領導人有過默契,但中國北京一直予以否認。

閻學通還指俄羅斯國內GDP已小於加拿大和韓國,根據世界銀行預測,俄羅斯今2022年GDP負增長11%。他質疑,一個擁有西班牙經濟實力的國家,能具有全球性的挑戰能力嗎?不可能。他還表示,這場戰爭使俄羅斯將來,再想對世界有全球性的影響,已經很困難了。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