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普篩民怨沸騰 上海擬分區鬆綁封控

*目前在中國上海,民眾定期接受檢測普篩。(圖片取材自美聯社AP)

編譯:李順瑭|圖:編輯部

國上海全面封城已近10天致民怨沸騰,上海市副市長宗明於4月9日周六宣布,擬再開展一次普篩,根據篩查結果,畫分封控區、管控區和防範區等三區,實行階梯式管理,這也代表上海封控措施將鬆綁,結束全域靜止狀態。宗明在記者會上還哽咽表示,會全力改進工作不足,但民怨未解,民眾要求先解決生活物資問題。

上海市衛健委於當地時間4月9日周六通報,新增本土確診1,015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2萬2,609例,再創新高。主管防疫的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4月8日至9日在上海再度發出指令,從嚴從緊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抓好保運保供保鏈,儘快實現社會面清零的目標。

上海官方原先宣布,以黃浦江為界,分區分批封控篩查。3月28日5點起,浦東先行封控,4月1日5點解封;4月1日3點起,浦西封控,4月5日3點解封。但3月30日晚間,上海又宣布採取全域靜態管理,隨後實施全面封控。迄今,上海民眾被封控已近10天,不少小區甚至已封控大約兩個星期,日常生活與飲食均出現問題,網路上不斷傳出有居民抗議或斷糧求救的聲音。

按宗明說法,將依這輪普篩結果畫分3區。防範區指近14天內沒有陽性感染者報告的居住小區,民眾可在行政區域內適當活動。管控區指近7天內沒有陽性感染者報告的居住小區,民眾實施7天居家健康監測,足不出小區,可以下樓。封控區指近7天內有陽性感染者報告的居住小區,民眾足不出戶。

保障民生物資供給仍是上海防疫的最大問題。上海官方一再宣稱,物資供應不成問題,但社交媒體上卻頻繁出現上海市民搶菜難,發起民間自救等信息。與此同時,作為中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大量獨居老人、超高齡老人、病患群體在嚴格防疫措施下的生存狀態,也受到關注。

當地的醫療專家提出警告,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可能帶來的「次生災害」。香港《明報》報導指出,上海市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副院長繆曉輝近日發文指出,因封控政策,上海醫療資源擠兌嚴重,包括糖尿病在內的其他疾病,額外死亡人數可能增加。他呼籲,須考慮封閉期間的各種次生災害,不能一直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