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歐美制裁俄羅斯 受制裁驚懾中共建構反制盾牌

編譯:李順瑭|圖:編輯部

烏克蘭戰爭中,西方展現對俄羅斯制裁的力度,可說驚嚇到中國。為防患於未然,中國於是想為自己裝備一套反制裁盾牌。

對華為來說,目前仍像俄羅斯一樣,處於極其進退兩難的困境。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這家中國電信巨頭在莫斯科的電話銷量飆升,但也擔心再次因此受到西方嚴厲的制裁。

根據長衡科技專業技術顧問公司MTS的數據,這家深圳集團在3月的前兩周的銷售額增長兩倍,這得益於盧布貶值而引發的消費者恐慌,以及蘋果公司的退出俄羅斯。

報導指出,歐美各公司撤離俄羅斯市場,為中國品牌提供康莊大道,但華為謹慎行事,因擔心輪到自己會變成西方制裁攻擊目標;華為目前仍有許多的手機組件,都還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

這家世界領先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先前已經被美國列入黑名單,並被指控規避對伊朗的制裁。由於華為仍然依賴西方技術,所以它在這個新冷戰的核心地帶,必須謹慎行事。

重新聚焦經濟:華為進退兩難的困境,也說明習近平在中國的困擾,他在自給自足的意志和對全球化的依賴之間,左右為難,他的老朋友普丁所挑起的烏克蘭戰爭,前所未有地加劇習近平的這種困境。

如何在不損害其與西方投資者關係的情況下,支持其與俄羅斯盟友,這對身為「世界工廠」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特別是,如果與海峽對岸的台灣發生衝突,如何應對未來可能針對它發出的大規模製裁?

美國和歐盟對莫斯科採取的制裁規模之大,令那些中國紅軍共產黨的戰略家措手不及,並拉響警報!

北京大學時殷弘教授認為:烏克蘭危機對中國提出新的挑戰,因為它最好不要成為被新冷戰,分裂下的一個封閉世界。

中國與莫斯科的結盟關係,正引發投資者的緊張情緒,這從今2022年2月份的規模達到 320億美元資本外逃,可以顯見,這是自2020年3月以來,從未有過的現象。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4月1日舉行的歐盟-中國峰會上威脅指出,任何對俄羅斯的直接援助,都可能影響歐洲未來對中國的投資。

西方突來的驚嚇的強化中國主席習近平長期以來,要建立一個擁有能反制裁盾牌的科技主權的決心。

這位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在3月6日重申,像我們這樣的大國,絕對要自力更生,並同時提出他於2020年正當COVID-19疫情爆發期間,所提出的「雙循環」概念。

瞄準將中國經濟發展重心,重新聚焦在國內市場,最終減少對世界貿易的依賴,摒棄由鄧小平發起的,以吸引外資和技術為中心的40年來的開放政策。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伯特.霍夫曼Hofman認為:雙循環政策旨在緩解川普制裁對中國造成的打擊。烏克蘭危機為習近平的主張,提供新的理由,這位正在依靠他的「中國2035」遠景目標,穩住自己最高權位的中國新掌舵人,在美國大範圍的圍剿下被激怒。

北京努力將其世界經濟關係,帶向地域多樣化,特別是加強位於南半球的那些新興經濟國家的關係,以保護自己避免受到的可能制裁。

特別是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正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對印度展開旋風式的訪問,希望說服印度總理莫迪參加今2022年將在中國舉行的金磚國家集團峰會。

這也是針對新德里和華盛頓之間,聯合行動而發起的反擊攻勢,該行動以重啟印太地區四方安全對話(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為標誌,這涉及到中美世界兩大強國之間,影響力爭奪戰的勝敗。

北京可以依靠其對於東南亞國家,佔有的重要商業角色,這特別體現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中,這是中國利用美國,在貿易戰線上的遲疑不願參與,而趁虛而入於2022年結盟生效的巨大自由貿易區。

東盟在2020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取代歐洲,標誌著該地區日益融入中國的軌道,並通過「新絲綢之路」,延伸到中東和非洲。

有許多國家的經濟正在全面起飛,對中國沒有預設意識形態的投資,持著開放態度,其中許多國家在莫斯科與西方國家之間,展現鐵腕攤牌時,採取務實的中立態度。

全球美元的主導地位:如果事態升級,俄羅斯在能源安全,還提供珍貴的保證,這也部分解釋何以中國持續支持克里姆林宮。

如果有一天中國因為台灣或南中國海,而受到西方石油禁運,我們將看到在打破制裁方面,俄羅斯的重要性,這是替中國共產黨喉舌的媒體《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指出的。

來自西伯利亞的俄羅斯天然氣管道,是經過安全的路上輸送管道,以優惠的價格供應給那些日益依賴它的合作夥伴。

另一方面,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俄羅斯能為中國出口商,提供的渠道有限,這同時也出現中俄夥伴關係上的局限性,這種不平衡的關係,總是對於世界經濟第二大國,中國比較有利。

然而,儘管人民幣逐漸國際化,卻僅占Swift國際金融支付體系的3.2%,但由於美元在交易所中佔主導地位,中國北京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容易受到金融制裁。

建立這種國際金融支付體系的另一個抗衡的替代方案,長期以來仍處於萌芽階段,具代表性的有中國2015年推出的一種同類金融支付系統CIPS。

中國的這項銀行間支付系統,肯定中國巨人的雄心壯志,但由於缺乏替代的消息傳遞系統,仍舊無法幫俄羅斯規避,所遭受到的西方制裁。

然而,與西方市場接觸很少的特定銀行,可以作為金融工具,例如那些與北韓合作的銀行。

中國科技與金融的獨立,需要數十年的長征,這或許可以推遲中國冒險,進行統一台灣的時間。 但中國市場的規模和吸引力,仍然是中國挫敗打擊西方士氣的最佳王牌。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霍夫曼認為,中國的GDP是俄羅斯的10倍,許多西方投資者,都想去那裡。這將對可能的制裁造成有限性。所以,西方人對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強烈依賴,仍是中國自身一個最好的盾牌。

留下一個答覆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