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台灣美術新視野 集結眾多學者研討會國美館登場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顏淑娟/台中報導】國立台灣美術館、華梵大學與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共同舉辦的2023「策展作為藝術史的方法:論述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今(25)日、明(26)日連續兩天在國立台灣美術館演講廳盛大舉行,集結眾多學者專家共同參與台灣美術研究成果發表的盛事。

▲國美館陳貺怡館長主持開幕式致詞。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隨著全球化議題的不斷擴展,藝術史在當代評述環境中,如何建構自身的多元方法與視點、跳脫霸權思想或中心主義,已成為當務之急。西方當代策展勃興於1960年代後期,展覽作為構築藝術史「第一現場」的平台,更能多方連結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等不同脈絡,成為重構、批判、補綴後者的重要機制,並形成一種跨越文化、族裔、階級或地域的複合學科概念。透過論述或實踐的不同取徑,希望喚起研究者對1990年代以來台灣策展史與藝術史共構關係討論的重視,同時,藉此檢視策展作為建構藝術史的方法,形構何種主體文化論述?反映何種當代社會現實?開拓何種跨學科的學術視野?等一系列問題。

▲場次一論文發表,由廖新田教授(左1)主持,林以珞理事(右1)評論,蕭楷競(左2)、余青勳(左3)論文發表。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長陳貺怡提到,國美館是執行文化部重建台灣藝術史計畫的重點單位,我們深刻體認重建台灣美術史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因此希望結合學校與民間機構的力量,共同努力。今年是國美館與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合作的第三年,希望透過凝聚眾人的力量,一起為重建台灣美術史而努力。針對台灣美術史在地與多元面向之相關議題,共同規劃三個主題:「跨文化與世代差異」、「藝術批評與台灣藝術史」、「台灣藝術中的人、事、物」,探討隨著全球化議題的不斷擴展,藝術史在當代評述環境中,如何建構自身的多元方法與視點,逐漸展現出台灣特有的藝術特質與價值。

此次研討會論文應徵踴躍,共收35件投稿,所有稿件之審查均採雙向匿名方式與迴避名單制度,由審查委員依據文稿之學術宗旨、性質和徵稿簡則等相關規定,最終評選出16篇論文,規劃出兩天會議,包括兩個場次的專題演講與8場16篇論文的發表。

▲國美館陳貺怡館長(後排左6),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黃智陽理事長(後排左7)等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表示,當今世界融合多元文化、跨文化經驗環境日益普及,異文化的接觸日趨頻繁,而跨文化以「跨」(inter)作為字首,意謂彼此之間須互相溝通,重視彼此的交流與互動,強調需要積極地面對差異,以及文化間的相互影響與滋長,將文化間的互動關係理解成「包容」而非「排斥」。此一過程勢必會遭遇不同族裔、族群或世代間文化差異與各持己見的問題,如何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文化與尊重世代之間差異,是現今研究者必須採取新的角度來檢視文化與認同各世代間的差異,此時就需要發展出新的研究策略,使得參與文明對話的所有角色均能了解並欣賞這些差異。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