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以色列建國 巴勒斯坦人流離失守 世界難民日瞞天謊言

*目前陷入僵局的巴勒斯坦難民問題,在世界難民日是超級諷刺。(圖片取材自法新社AFP)

編譯:李順瑭|圖:編輯部

2

021年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在巴勒斯坦,民眾面對可能的返回權,依然缺乏回應,而陷入走投無路之境地。巴勒斯坦難民是那些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前生活在當地的巴勒斯坦人。他們在所謂的「災難Nakba」時期遭以色列方面強行驅逐,有80萬巴勒斯坦人被迫流離失所。如今,他們中的大多數生活在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與加薩,或者是在黎巴嫩、約旦和敘利亞這些鄰國,等待享有得到聯合國表決通過,但仍遭以色列禁止的返回權。那裡的巴勒斯坦人沒有忘記,仍在等待。他們認為,遲到總比不到好。

巴拉塔難民營臨近納布盧斯Naplouse,是人口最密集的難民營之一。0.25平方公里的面積裡擁擠著2萬7千名難民。巷子很窄,車輛與燈光勉強可以入內。

難民的執著

28歲的Ahmad就生活在這裡。他的祖父母原籍在Jaffa,1948年災難時期,以色列建國時,被迫離開。生活不容易。就像與臨近城市複雜的融合那樣,暴力是常有的。Ahmad說,技術上而言,他可以在難民營外生活。但他覺得,一旦放棄難民營,也就意味著放棄原則,放棄返回權。他表示,人們總是希望去別處生活,希望返回Jaffa,返回他祖父的出生地。假如他不能回去,那就可能是他的兒子或者是他的孫子,但會有一名家人。這就是想法。

深感不公正

如同Ahmad,大多數巴勒斯坦難民,從未見過家鄉的村莊或他們依然珍藏著鑰匙的故居,現在都已處於以色列境內。除非申請許可,才能前往,而且經常會被拒絕。對此,一位55歲的巴勒斯坦婦女深感不公。她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名巴勒斯坦女性,她的兒子年僅18歲,但不能去耶路撒冷參觀。大海距此只近半小時之遙,他想要去游泳時,沒有沙灘,什麼都沒有。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是巴勒斯坦人。

所有的人都說,他們的故事要世代相傳,希望有一天能夠有權返回。2020年截止時,聯合國機構登記的巴勒斯坦難民有近563萬人。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