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團圓年夜菜 命理之父謝沅瑾:魚不能吃完

獨家報導文:莫瑾︱圖:編輯部

人一年一度的春節盛事來臨,也宣告正式邁入2019年已亥年。早年台灣童謠《正月調》中,有一段順口溜:「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席,十一請子婿,十二請諸婦子返來食泔糜配芥菜,十三關老爺生,十四月光,十五是上元暝。」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而整個春節也在正月十五宣告結束。

除夕這天,是傳統年節裡長輩最忙的日子,也是所有最讓人期待的連續假期開始。依照過往的習俗,除夕這天,白天要祭拜家中的神明祖先,還要祭拜地基主,祈求新的一年運勢順遂;晚上則是一年中的大聚餐,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會聚在一起吃年夜團圓飯,外地的子孫也會盡可能趕回家相聚。這餐,就是年夜飯,而每一道年菜都是有吉祥如意的意義存在。

在這一天還有許多的習俗,包括:發壓歲錢、守歲、搶頭香。家中的子孫,會向長輩說吉祥話拿壓歲錢,壓歲錢拿到後要放在枕頭下,也不能隨意跟他人交換,用以幫孩子招福神保平安;而年夜飯後,一家人就會圍著火爐,開心團聚到大年初一的凌晨才可睡覺,俗稱守歲。現代人沒有火爐,通常是聚在一起看電視、聊天、玩遊戲到夜深。自古以來,守歲有著幫父母添壽的意義,是種孝道的表現。

除此之外,從子時起,台灣大型廟宇都會有「搶頭香」的習俗,一般廟宇大多會在除夕夜當晚關上廟門,等到晚上十二點一到,再重新打開廟門,吸引非常多信眾排隊,等候廟門一打開,搶拜第一柱香。相傳搶到頭香之人,將能替自己迎來一整年的好運氣。

命理之父謝沅瑾老師也特別分享除夕的招福6大秘訣:

【拜公媽】
除夕是祭祖的重要日子,準備牲禮、菜碗、粿類等豐盛供品祭拜公媽,是為辭年,感謝祖先一年來的庇佑。此外,神桌上要供奉發粿、年糕,寓意步步高升,以及兩碗飯插上春花,俗稱「飯春花」,取春和「剩」諧音,象徵富裕有餘,再擺些柑橘代表大吉大利,為新年討吉兆。

【貼春聯】
除夕白天要更換春聯,將舊春聯撕下代表破除過去一年的厄運及不如意,有除舊布新之意。

【拜地基主】
除夕是慎終追遠的重要日子,除了祭祖,還要酬謝屋宅的守護神地基主。拜過祖先後,準備家常飯菜、水果、二杯酒或茶水,有雞腿最好,備兩副碗筷(拜地靈公、地靈婆),以及紙錢。簡單一點的方式,飯菜可以用雞腿便當代替。

【圍爐團圓】
出外遊子都會趕在年夜飯前返家,全家大小一起吃年飯,俗稱「圍爐」,闔家團圓共享吉祥年菜,其中,魚記得不能吃完象徵年年有餘。

【壓歲錢】
圍爐過後,長輩會分送壓歲錢給小孩,已經自食其力的子女也多會包紅包給父母,表達感恩,收下紅包時記得要向對方說吉祥話祝福。壓歲錢又稱「壓年錢」,具有「壓穢」與「壓祟」的祝福意涵。傳統舊俗會在守歲後睡覺時將壓歲錢放在枕頭下。

【守歲】
守歲意味辭舊迎新,民間說法認為年輕人守歲可以為家中長輩增福祈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