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數十年來自中、泰、台三地傳世老茶重現台北

遠從泰國柯成興茶行帶回的鋁罐裝老茶。攝影/吳德亮
遠從泰國柯成興茶行帶回的鋁罐裝老茶。攝影/吳德亮

吳德亮/兩岸知名茶文化大師

1875年成立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鎮的「柯成興茶行」,因家族風水寶地形狀宛如烏龜,面朝北方,而以「金龜朝北斗」商標聞名於當時的茶葉市場,後來更在泰國首都曼谷成立「柯成興茶行兩合公司」,為當時泰國四大茶商之一。

標示泰國柯成興茶行兩合公司的「萬壽香」鐵罐老茶。攝影/吳德亮
標示泰國柯成興茶行兩合公司的「萬壽香」鐵罐老茶。攝影/吳德亮

1910年柯成興第三代赴台成立台灣柯成興茶行,並在台北大稻埕貴德街收購茶葉精製,外銷回泰國母公司及馬尼拉、印尼、越南、新加坡等地區,歐洲則由香港轉銷,進而將茶品行銷推廣至世界各地,民國五、六○年代外銷達於鼎盛,至1975年才改為貿易公司停止銷售茶葉。

兩年前在古物鑑定專家秦嗣林、兩岸知名茶文化大師吳德亮的見證下,由逸春主人陳逸恩為「珍蘭鐵觀音」當場開箱。攝影/吳德亮
兩年前在古物鑑定專家秦嗣林、兩岸知名茶文化大師吳德亮的見證下,由逸春主人陳逸恩為「珍蘭鐵觀音」當場開箱。攝影/吳德亮

而「柯成興茶行」1960年代前後製作的各式封箱台灣老茶,因國際局勢變動而不及外銷,一直藏於台北貴德街倉庫,至二、三十年前才輾轉為三峽陳姓資深茶人取得,完好封存至今。2022年且由台北〈逸春商行〉取得獨家授權,於當年三月、七月、十一月,陸續於台北、台中等地舉辦「開箱」茶會,三場都被現場來賓以罕見的歷史新高價格秒殺認購一空,不僅在台灣茶界與收藏圈傳為佳話,也為當時疫情籠罩下的景氣注入全新的活水,令人振奮。

烏崠鳳凰單欉開箱沖泡。攝影/吳德亮
烏崠鳳凰單欉開箱沖泡。攝影/吳德亮

開箱茶會在古物鑑定專家秦嗣林、兩岸知名茶文化大師吳德亮的見證下,由逸春主人陳逸恩以當年留下的工具,將1960年代外銷30公斤裝的「珍蘭鐵觀音」與「吉-包種」原箱,在掌聲與期盼中當場開箱,彷彿被喚醒的睡美人,瞬間散發迷人的花香與陳韻。就在「喀嚓喀嚓」相機手機快門響個不停與眾人驚呼讚嘆聲中,以原樣複刻的「金龜朝北斗」3公斤裝木箱各分裝為10箱,由主辦單位特別請來的多位資深泡茶師當場沖泡分享,品飲後眾皆讚不絕口,還有人讚嘆為「六十年代液體黃金」,推崇為難得一見的好茶。

「金龜朝北斗」商標的柯成興茶行「珍蘭鐵觀音」。攝影/吳德亮
「金龜朝北斗」商標的柯成興茶行「珍蘭鐵觀音」。

話說「樹蘭」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花期約7至10月,盛開時有如串串珍珠般大小金晃晃的黃花,因此又名珍珠蘭或珍蘭,引進台灣已有三百年,花香清雅,作法為茶葉乾燥冷卻後與花混合放置一晝夜,再文火烘焙、花不篩分;也有直接以樹蘭花燻做花茶,早年以輸往南洋泰國等地為主,係當時洋行外銷的熱門茶品。現場有人特別以茶匙仔細挑出,早已陳化為紅褐色的樹蘭花在燈光下依然散發迷人的風采。

由專業泡茶師沖泡烏崠鳳凰「宋本」。攝影/吳德亮
由專業泡茶師沖泡烏崠鳳凰「宋本」。攝影/吳德亮

60年陳期的樹蘭鐵觀音,外觀當不似今天木柵鐵觀音的緊結球型,而呈現「似條非條、似球非球」的傳統青蛙腿外觀,各菁英泡茶師多以自家帶來的壓箱寶茶器以最虔敬的心沖泡,第一至第三泡口腔內幾乎為滿滿的花香所佔領,至第四泡後才開始出現鐵觀音應有的「官韻」,而古檀木香更遲至第五泡後才驟然湧現,茶湯質濃豐郁而飽滿,但每泡都有不同的韻味與魅力,經過60年轉化而來的「沈穩幽雅」也特別顯露。

以早年泰國皇室金圈加持的中國紫砂壺沖泡泰國帶回的茶品。攝影/吳德亮
以早年泰國皇室金圈加持的中國紫砂壺沖泡泰國帶回的茶品。攝影/吳德亮

有人說包種茶有如情竇初開的少女,散發出迷人的淡淡清香,「吉」字號的南港老包種算是「資深美女」了,卻是「徐娘雖老,風韻猶存」,開湯後不僅風味、茶氣、陳韻均屬上乘,甘醇厚實的口感與喉韻較諸陳年普洱也毫不遜色;從一、二泡的藥香轉為參香,昇華後的樟香尤為強烈。

老茶在在眾人掌聲與期盼中當場開箱。攝影/吳德亮
老茶在在眾人掌聲與期盼中當場開箱。攝影/吳德亮

事隔兩年,逸春主人陳逸恩再接再厲,不辭辛勞多次遠赴泰京曼谷多方打聽積極尋訪,終於找到早已歇業的泰國「柯成興茶行」母公司,將留藏至今的老茶幾乎全數收購回台,一次將中、泰、台三地早年產製的茶品來個大團圓,可說喜事一樁,再度引起各方矚目。

早年以多以四方紙包的老茶。攝影/吳德亮
早年以多以四方紙包的老茶。攝影/吳德亮

首先看到的是架上堆滿的黃色鐵罐,除了上蓋斗大寫實的「金龜朝北斗」商標,以及罐上中泰文並列的「特級萬壽香」字樣,還有QUALIFIED JASMINE TEA英文標示,「合格的茉莉花茶」?看我一臉困惑,陳君趕緊拆開內包裝取來茶器沖泡,條形的外觀在茶則上呈現烏褐的油潤光澤,開湯後在白色瓷杯則蕩漾深紅褐色,杯壁還有明顯的金色彩圈。待輕啜入口,感覺不像台灣早年的烏龍茶,應為來自潮汕、當時帶有茉莉花香型的單欉水仙吧?其實鳳凰單欉的花香本因茶樹品種不同,在烏崠山獨特的土壤、天候與茶樹生長環境所造就的特殊口感。只是年代久遠,花香只能用想像來呈現了。特別的是鐵罐標示為台灣製造,推論應為潮汕生產、台灣包裝、泰國銷售吧?

遠從泰國帶回各種包裝的老茶。攝影/吳德亮
遠從泰國帶回各種包裝的老茶。

鳳凰單欉最早的名稱為「鳥嘴茶」,與烏龍茶僅一字之差,也絕不是什麼「烏鴉嘴」,看倌可千萬別搞混了:傳說遠在南宋末年,宋帝趙昺南下潮汕,路經鳳凰山區烏崠山時,突然感覺口乾舌燥,隨從急忙在路邊採下一種葉尖彷彿鳥嘴的樹葉加以烹煮,也有另一個版本是「山民獻紅茵茶湯」,飲之果然止渴生津、立奏奇效,當下龍心大悅而賜名為烏嘴茶。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儘管只是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茶樹卻從此廣為栽植,地方稱為「宋種」或「宋茶」,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了。目前在號稱「潮汕屋脊」的烏崠山尚存有300~400歲高齡的老茶樹,被稱為宋茶後代。

而逸春行此次從泰國柯成興茶行購回的「烏崠鳳凰『宋本』」,無論是否為「宋種」?應該也相去不遠了。而從茶湯雲腳的表現、溫潤的口感,以及黏稠的粥感及舌尖上漫舞的甜醇來看,出自1960年代潮汕應無問題了。

攝影/吳德亮
攝影/吳德亮

大團圓的中、泰、台三地早年產製的各款老茶,當然不僅限於鳳凰單欉,還包括武夷岩茶、台灣早年烏龍茶等,即將在5月7日(週三)至12日(週一),以「傳世好茶、逸春呈現」為主題,於台北市內湖區行善路134號「翔輝畫廊」完整展出,每日下午二至五時現場均有專業泡茶師沖泡個款老茶,5月10日(週六)並舉辦僅存少數的「珍蘭鐵觀音開箱茶會」,上網預約參觀品茶完全免費,名額有限,愛茶人還請儘早報名,以預留座位。

報名網址: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ivglLv0Vut1sMjaUoPQY4RYugCXnjOipzz0hmsfLk243AtQ/viewform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