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偏方,擔心西藥副作用堅持骨質疏鬆不用藥 鹿港50歲女髖部膝蓋全骨折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在台灣民間流傳許多偏方,訛傳以形補形的療效,目前依然有民眾深信不疑!在骨質疏鬆症已成為文明病的今日,部分病患因為擔心長期使用西藥所帶來副作用,依賴這些民間偏方,最後反而陷入反覆骨折危機。一名居住在鹿港的50多歲女性,因經常腰酸背痛到醫院求助,發現罹患骨質疏鬆導致脊椎多處壓迫性骨折,願意接受手術但不願治療骨質疏鬆,堅持使用民間偏方。幾個月後,在一次不小心的跌倒,導致雙側髖部與膝蓋都骨折,患者才終於點頭同意用藥治療。

擔心用藥副作用反而招來更大傷害 骨質疏鬆後骨折易誘發併發症致命

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志鎧表示,骨質疏鬆平常幾乎沒有徵兆,通常都是就醫後發現骨折,也意外發現骨質疏鬆。一旦醫師建議用藥治療,多數病人會提出質疑,骨折治療好就好,為什麼要一直吃藥?更多的是擔心副作用傷害身體!但事實是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不只手術較困難,也容易有併發症的產生,例如髖部骨折後,有將近一半的人不良於行,嚴重者甚至需要一段時間臥床,併發肺炎,褥瘡,蜂窩性組織炎,或是敗血症等致命問題。

陳志鎧醫師進一步說明,正常骨質密度T值為-1以上,-1到-2.5之間為骨量缺少,小於-2.5為骨質疏鬆,-3以下則為嚴重性骨質疏鬆,為骨折的高危險性患者!此50多歲個案即便接連發生多處骨折,仍不願意接受骨質疏鬆治療,最後因生活照護十分不便,在家屬勸說下勉強接受骨密度檢查,果不其然T值僅-3.8!不外乎年年骨折!

高風險族群應及早關心骨質健康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陳志鎧醫師再次強調,人體骨質從35歲之後開始走下坡,如果是骨質疏鬆的高風險民眾就該及早接受檢查:包含早發性停經,65歲以上的女性,70歲以上的男性,就要小心骨質受荷爾蒙與年紀影響,造成的大量流失;此外生活作息不正常,喜歡靠大量咖啡或者是含糖飲料提神的夜貓子,或是患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也都是高風險族群。

陳志鎧醫師也說,骨質疏鬆診斷目前標準檢查為DXA雙能量骨質密度檢測儀,當檢測T值小於或等於-2.5,就是骨質疏鬆,就應該接受治療;如果是-1到-2.5之間,骨量缺少的患者,也可以考慮預防性用藥;如果骨質正常的患者,平常也應規律生活和運動,適切的補充鈣片和維他命D,以減緩骨質的流失。

促進骨質生成已成骨鬆治療趨勢 長期用藥才能穩定骨質健康

目前健保給付兩類藥物,分別為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傳統藥物為減少骨質流失,可以擋住骨頭流失,但因為新生骨頭較緩慢,導致新舊骨頭交陳,骨質相對硬脆不健康。促進骨質生成是新一代的藥物,不只能加快骨質的生成,還能加速老舊骨頭的移除,所以新生的骨頭相對傳統藥物所產生的骨頭較為穩固。目前世界骨質疏鬆治療的趨勢已是超前佈署的概念:當T值小於-3.0或是不小心跌倒就有骨折產生的患者,就建議直接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但台灣健保給付規定仍較嚴苛,須曾經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但效用不佳,T值小於-3.0外,還要加上合併兩處骨折才核可給付。

陳志鎧醫師提醒,不管是哪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有使用藥物就是比沒有使用來的有保護骨質的效果!而且骨質疏鬆症和糖尿病與高血壓一樣,都是慢性病的一種,需要持續的治療,最忌中斷!一旦停藥,不只骨質會流失打回原點,還有可能引發更厲害的骨折,造成手術的複雜與困難。2023年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WCO-IOF-ESCEO)最新研究指出,在美國大型醫療保險資料庫(Medicare),分析近50萬名接受治療骨鬆病患,骨質疏鬆的長期治療不只有助降低骨折發生機率,還有延續壽命與生活品質的邊際效益。

治療骨質疏鬆需多科合併照護 有助減少共病危害生命

陳志鎧醫師提到,治療骨質疏鬆不只侷限在骨科,許多內分泌疾病,腎臟病也會導致骨質流失,導致許多共病且惡化。目前彰化基督教醫院整合多個科別,且有中西醫共同照護,委由個管師協助病患,除了提醒回診用藥外,也會協助瞭解是否有相關併發症的產生,聯繫多個科別一同治療,提倡全人醫療照護,讓病人能整體性維持健康,盡快遠離骨質疏鬆造成的不便與危害。

【延伸閱讀】

八旬嬤背痛又變矮 及早發現免於骨折捱刀

骨鬆骨折風險高 治療莫忘強健骨本與長期持續進行藥物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0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