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市場後續看漲?

製作人:張淯 社長|文:徐偉珍|責任編輯:林玟玟|核稿編輯:邵正宏

是什麼原因促成溫室效應迅速發展?是什麼原因使瀕危鳥類面臨被絞死的噩運?又是什麼原因讓外資紛紛來台?

過離岸風電的龐大商機,竟成為台船浴火重生的轉型契機。早在2014年,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的全球「23年平均風速觀測」研究指出世界上風力最強的20處離岸風場,其中有16處就位於臺灣海峽,平均風速約每秒近12米(11.94~12.02m/s),相對於臺灣陸域風力機平均年滿發時數約2400小時,臺灣海峽的離岸風場,年滿發時數可達3000小時,約占了一年的34.2%,臺灣還包辦了第二名至第十名的寶座。

2010年時,美國太空總署NASA曾利用遙感資料,發現彰化沿海地區風力平均密度,每平方米超過750瓦,認定彰化外海是全球罕見的優質風場。臺灣第一個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 1)於今(108)年9月5日開始發電試運轉,台中港未來配合彰化外海的離岸風場的發展,也將規劃成為亞太地區離岸風電樞紐,預估將創造一百多個就業機會,與在地零組件供應商密切合作。

陽光下 暗影出

雖然臺灣整體的裝置容量和其他國家比並不算多,但風力發電裝置在十年間密集且高度成長,被視為不可多得的投資機會,也引來諸多外商的競逐。相較於日本、南韓離岸風電的開發多是交給本土大型電力公司執行、中國的離岸風場都只交給國營電力公司開發,蔡政府則是亞洲國家唯一允許外資百分之百持股的國家,這可說是國際上前所未聞。

此外, CIP負責國產化項目的臺灣區總監許乃文也指出,「離岸風電對臺灣是新的產業,政府從發展離岸風電的第一天,就設定從發電機、齒輪箱、海纜、樹脂、風機葉片每一項,都要做國產化,這是全世界沒有的,也非常危險。」可說臺灣離岸風力是在外資包圍與起步者就要將各項困難技術專利國產化,是兩面刃的雙重挑戰。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預估值,啟動離岸風電建設,可以帶動多達新台幣6135億元的投資效益,以及創造上萬人次的就業機會,但電網在增電力來源之際,必須大量增加熔斷器、斷路器等開關設備防止意外,這些電力交換設備絕大多數都使用六氟化硫作為絕緣氣體,六氟化硫則近期被BBC指出,其對地球暖化的影響,比二氧化碳要強2萬3500倍。

風力發電機的運轉時所造成的漩渦狀氣氣流,其力道之強,會將路過的雀鳥帶入風力發電機的扇頁中被絞死,其中也不乏一些瀕臨絕種的鳥類。而大型的鳥類因為繁殖速度較慢,若有生育能力的成鳥死亡,對該種鳥類數量的衝擊,則遠超過小型鳥。

可以說溫室效應加快、瀕危鳥類生命受到危險,背後居然都是為了發展綠能,再加上百分之百同意外資入股的經營模式,與對離岸風電不熟悉、不去跟其他經驗老到的專利國技術家合作,而在每一個零件都堅持「MIT」的狀況下,是非常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