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如以色列 何以擋不住哈馬斯的「阿克薩洪水」?

圖為10月8日在以色列北部靠近黎巴嫩的邊境區域拍到的以色列軍用車輛。圖/取自新華社
圖為10月8日在以色列北部靠近黎巴嫩的邊境區域拍到的以色列軍用車輛。圖/取自新華社

記者楊俊斌/綜合報導
海陸空立體滲透、火箭彈飽和攻擊、無人機與巡飛彈齊上陣……哈馬斯武器升級並改變戰法,以色列國防軍被打得措手不及。衝突已致6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

據以色列醫療部門當日下午統計,受傷的以色列人已超過2000名。巴勒斯坦加薩走廊衛生部門8日發表聲明說,以軍襲擊加薩地帶已造成370人死亡、2200人受傷。

以色列軍事優勢非常明顯,在歷次巴以衝突中損失最大的也是巴勒斯坦武裝組織,但此次以巴衝突出現了以色列軍事基地被偷襲、坦克裝甲戰車被繳獲、軍人、警察被俘虜,以及大量人員傷亡等情況。

根據哈馬斯公布的消息,襲擊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代號是「阿克薩洪水」。這是一次精心策劃的軍事行動,對行動進行嚴格保密,採用了新的戰術和新式武器。

由於邊境牆的存在(以色列在邊境牆布置了大量的觀察哨,觀察哨不僅有各種全天候監控設備,還有人員駐守,並且配備了遙控武器站,可對靠近的人員進行攔截和擊殺)。

哈馬斯動用無人機投彈炸毀觀察哨上威脅最大的遙控武器站,同時動用大量發射火箭炮和迫擊砲對以色列狂轟,哈馬斯特種部隊以及其他武裝人員則在炮火的掩護下從空中、地面和海上進行立體滲透攻擊,空中滲透主要使用動力飛翼傘,地面滲透主要使用皮卡、越野車、摩托車等地面交通工具,海上滲透則主要使用橡皮快艇,地面作戰人員到達邊境牆後用炸藥炸毀邊境牆,開始攻擊以色列軍事基地、邊防站、定居點等目標。

哈馬斯發動的「阿克薩洪水」軍事行動的第一個特點是海陸空立體滲透打擊,多面出擊,協同配合,組織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立體突襲讓以色列國防軍和軍警措手不及,顧首無法顧尾。空中滲透用的是動力翼傘,參戰人員只能攜帶輕武器,無法與依靠直升機、運輸機等攜帶大量人員和重武器的空中滲透相提並論,但還是具有特種作戰色彩突然性,不同的基地被襲也證明。

「阿克薩洪水」軍事行動的第二個特點是吸取納卡衝突和俄烏衝突的經驗,大量使用無人機、「扎瓦里」巡飛彈等新式裝備,從哈馬斯公開的影片來看,已裝備大量由消費級無人機改裝而來、具備投擲小型炸彈或手榴彈的多旋翼無人機、偵察型無人機等新式武器,哈馬斯無人機炸毀觀察哨的遙控武器站,是地面部隊能炸毀隔離牆的關鍵。

哈馬斯無人機還用無人機襲擊了多輛以色列最先進的「梅卡瓦」MK4主戰坦克,該坦克不僅火力強悍,裝甲防護也可圈可點,普通反坦克武器難以從坦克正面進行有效毀傷,由於坦克還配備了「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能抵御反坦克導彈和大威力反坦克火箭筒的攻擊。

但哈馬斯無人機從坦克防護最薄弱的頂部下手,投擲炸彈讓坦克喪失戰鬥力,主要針對水平攻擊的「戰利品」防禦系統無法應對來自天上的垂直打擊,沒有發揮作用,該坦克已經成為巴勒斯坦人「打卡地」。

「扎瓦里」巡飛彈更像是固定翼自殺式無人機,頭部配備了攝影鏡頭,發動機位於尾部,彈翼無法折疊,表面上看起來與「彈簧刀」、「哈比」2等先進巡飛彈有差距,但這種巡飛彈卻賦予了哈馬斯武裝遠距離精確打擊的能力,在這次哈馬斯拔點攻堅戰中發揮作用。

這次「阿克薩洪水」軍事行動的第三個特點是哈馬斯短時間內發射大量火箭彈配合突襲行動,讓曾經名噪一時的鐵穹防禦系統攔截效果大打折扣。

在2021年巴以衝突中,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大戰哈馬斯火箭彈的影片在網絡上大量傳播,漫天飛舞的鐵穹防禦系統攔截彈攔截來襲火箭彈,給大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鐵穹防禦系統也因此一戰成名。

但這次突襲,哈馬斯發射的火箭彈和迫擊砲彈有不少突破了攔截,擊中地面,炸毀了地面設施和造成人員傷亡,這說明此次衝突,鐵穹防禦系統的表現不如2021年。

最大原因是哈馬斯吸取了上次衝突的經驗教訓,在改進火箭炮的同時還改變了戰術。在2021年巴以衝突中,哈馬斯使用最多的是在簡易鋼管基礎上改造的火箭彈,命中精度較差,而且鐵穹防禦系統會自動計算出一些沒有威脅的火箭彈,只攔截威脅大的火箭彈。

鐵穹防禦系統主要由「塔米爾」攔截彈、EL/M-2084多任務雷達、火控中心等組成。一套「鐵穹」火力單元包括一部EL/M-2084多任務雷達、一個火控中心,三個發射架,每個發射架可以裝載20枚「塔米爾」飛彈。一套「鐵穹」火力單元設計用於防禦150平方公尺的區域。

哈馬斯使用的火箭砲有不再是「土法」製造,而是軍用標準的火箭砲,比如哈馬斯公佈的「拉喬姆」(Rajum)15聯裝114毫米火箭砲,火箭砲的射程超過8公里,一次齊射可發射15枚火箭彈,而且火箭彈的命中精度有很大提高。此次哈馬斯改變火箭炮的使用戰術,在短短24小時內發射了近5000枚火箭彈,飽和式攻擊也讓「鐵穹」系統難以招架,而在2021年衝突中,11天才發射4400枚火箭彈,平均發射數量約400枚,「鐵穹」系統能從容應對。短時間火箭炮急襲讓以色列國防軍不得不躲在防空設施內,戰力必然削弱,哈馬斯也借著火砲的掩護展開軍事行動。

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前一天,是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50週年的日子,1973年10月6日,為收復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埃及和敘利亞在猶太人傳統宗教節日贖罪日當天向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以色列在開戰初期被打得猝不及防。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軍發起反攻,最終取得勝利。

估計有數百名哈馬斯武裝人員7日炸破以色列修築的隔離牆,乘坐摩托車、皮卡車、快艇、動力滑翔傘,從陸海空潛入以色列南部多達22個定居點發動襲擊。以色列國防軍人員和裝備損失甚多。多個軍事基地遭襲擊,主力部隊納哈爾步兵旅旅長喬納森·斯坦伯格在交火中陣亡,死亡的國防軍官兵和軍警接近100人,並有幾十名軍人被俘虜。

在裝備損失方面,多輛「梅卡瓦」坦克被摧毀,「悍馬」高機動車、「雌虎」重型裝甲車以及大量輕武器被哈馬斯繳獲。

哈馬斯的突襲也把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推上風口浪尖,認為該情報機構跌落神壇,沒有提前發現哈馬斯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摩薩德全稱為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與美國中央情報局、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和英國軍情六處,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機構」。

摩薩德直屬於以色列總理,由以色列軍方於1948年建立,以大膽、激進、詭秘稱著於世,無論是在冷戰時期,還是冷戰結束的巴以衝突中,摩薩德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以色列人眼裡可謂功勳卓著。

以色列和哈馬斯多年衝突為例,在摩薩德的情報支持下,以色列多次成功暗殺包括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在內的多位哈馬斯高官。

但這次哈馬斯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摩薩德卻沒有發現,令人不解,是出於某種目的視而不見還是真的情報失敗,有待觀察。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