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選總統 成了中印角力另類「戰場」

由上千座小島組成的馬爾地夫,橋樑帶來當地便捷之道,中國就援助不少這類的建設。圖/取自新華社
由上千座小島組成的馬爾地夫,橋樑帶來當地便捷之道,中國就援助不少這類的建設。圖/取自新華社

記者林齊萩/綜合報導
一個南亞島國的總統選舉,成了中國與印度角力的戰場!馬爾地夫30日將進行總統大選最終輪投票,兩名總統候選人各自代表背後不同的亞洲大國:中國及印度,投票的結果將決定馬爾地夫向哪一國靠攏?對中印在南亞的地緣政治競爭極具關鍵。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2018年,來自馬爾地夫民主黨的索里(Ibrahim Mohamed Solih)意外勝選,他加強了與印度的關係,讓過去受到「一帶一路」影響逐漸導向中國的馬爾地夫,轉而與印度恢復互動。而來自進步聯盟(Progressive Alliance)的穆伊祖(Mohamed Muizzu)則傾向與中國建立更好的關係,發動了「印度退出」運動。

長期以來,馬爾地夫一直在印度的影響範圍之內。急速擴張海軍實力的中國則希望在這個具重要戰略價值的島國提高影響力。新德里與北京都在馬爾地夫投入數億美元的貸款與撥款,用於該國的基礎設施。

第一輪選舉中,穆伊祖以46%支持度領先,索里僅獲得39%的票數,但馬爾地夫法律規定候選人需要獲得50%以上選票,因此將於30日舉行第二輪投票。

索里的「印度優先」政策以犧牲與中國關係為代價,讓他受到不少非議。根據BBC報導指出,「印度優先」政策不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是印度所送的偵察機,卻是由印度軍方來操作及維護,形同印度在馬爾地夫的小規模軍事部署,在當地引起爭議,反對派認為此舉危及國家安全。

南亞許多國家有「疑印論」,認為印度想要掌控這些小國。這樣的倡議也主導了馬爾地夫這次的大選,讓親中派略佔優勢。目前民調來看,如無意外,穆伊祖可望贏得選舉,但若親中的他當選,將讓印度對自己在南亞的影響力備受威脅。

由於馬爾地夫這次大選的勝選者,可能決定中印兩國在當地主導權,相對也弱化了其他議題,包括馬爾地夫國內關心的失業率和氣候變遷等,反而淪為配角。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