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祺知識管理中心執行長王鼎琪 全腦開發開啟天才的祕密

獨家報導文:吳錦珠 | 圖:王鼎琪 提供

王鼎琪,一位超級不可思議的記憶菁英,她曾經是父母眼中的怪孩子,數學永遠20分,但卻從國中一路直升保送,甚至成為英國牛津的「台灣之光」,憑的不是優異的考試成績,而是運用全腦學習產生的強烈動機與快速學習力。

動全腦學習教育是凱祺知識管理中心的創辦使命,創辦人也是現任執行長王鼎琪,台灣出生,畢業於英國牛津Brookes研究所,兼具傳統東方人的哲學思想與西方先進科學,積極結合東西方之長處,融合於學習教育的突破與體驗。
8歲起,她接受各項領域的訓練:彈琴、繪畫、書法、烹飪、語言等,也曾在傳統無創意的逼迫式教育下受到抑制。18歲起,開始人生第一次的教學,改變傳統僵硬思考模式,發展多元化學習樂趣,開發感性、靈活、想像、動感的互動式教學。
豐富的國外求學經驗讓她發現,以充滿輕鬆、樂趣的圖像、音樂、感覺與創造力進行學習與教學,能激發右腦最適合的學習α波,整合左腦完整的邏輯訓練與組織管理能力,不僅讓學生的學習力大增,也能讓學習變成快樂的事。

第十名狀元 人生賽局出頭天

第九○九期《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第十名狀元」,介紹一九八九年大陸小學老師周武,以十年時間追蹤畢業班學生的未來發展,竟發現那些顛覆舊有思維、第十名之流的中庸學生,人生賽局中反而容易成為冠軍,有如脫離「白」的隊伍、評價與迷思的黑小鴨,有其尊容與自信。
王鼎琪就是這麼一隻黑小鴨,從國中一路保送大學,進入英國牛津研究所,憑的不是優異的考試成績,而是運用全腦學習產生強烈動機,與快速學習力。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琅琅讀詩聲,從一棟平房二樓傳來,淹沒在樓下電氣行的出貨聲中;這邊老闆指揮著工人卸貨,那一頭的老闆娘,則忙著向一對夫婦介紹最新的電視機種。
讀詩的小孩是王鼎琪和她的哥哥,他們隨家教老師朗誦書冊,一字一句讀得字正腔圓。老師問:「記起來了嗎?」小學二年級的鼎琪馬上舉手,輕輕鬆鬆背出整首絕句,博得老師讚賞的笑容。
王鼎琪的父母來自南投鄉下,到台北打拚;原來是大同公司電器技術員的父親,靠著辛苦攢來的錢在內湖開了一家電器行。創業初期,物力維艱,母親懷著哥哥時,還挺著大肚子和丈夫搬運冷氣、冰箱;當時一家蝸居在採光不明、衛生條件不佳,時常有老鼠過街的住宅裡,日子雖苦卻不能挫折父母的鬥志。
王鼎琪的父親雖出身地主之家,但因意外而家道中落,差點失學,必須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又因為身為么子,非家中的栽培重點,所以高中畢業之後就無法繼續深造,常常引以為憾。也因此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注重,在收入漸豐後,即開始讓子女學習鋼琴、舞蹈才藝,請家教上課。

左右腦並用 藉想像與唱歌學英文

王鼎琪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文,當時父親認為學好外國語文能力,日後才有競爭力,所以為哥哥請了家教,她就搭便車,跟著聽課。
英文家教老師長得甜美可人,有一雙大大的眼睛,像極了電視裡的偶像明星;且曾在國外生活,作風洋派,對待王鼎琪和哥哥,就像對待朋友一樣,加上老師說讀英文時,表情生動,讓人覺得學英文一點都不難,讓王鼎琪崇拜不已。
所以繼唐詩老師之後,英文老師成為她效仿對象,她經常在練習英文時,想像自己就是優雅英文家教老師,模仿她的嘴型、眼神、手勢和抑揚頓挫的語調。
在揣摩中,王鼎琪發現學英文的訣竅,不是只有專注在咬字、發音,還有模仿說話的感覺;每當她學到一個新的單字、句型,她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可以應用單字、句型的情境畫面;學英文讓她一下置身異國風情,一下變身成電影演員,她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也就是這個時候,王鼎琪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靈活應用左腦的邏輯與右腦的想像力,使學習變得更輕鬆有趣。
五年級時,父母發現王鼎琪對英文的學習力,便將她送到補習班,一方面加強英文,一方面為國中的學習做準備。補習班是依能力分級,混齡教學,她是其中年紀最小的,同班的有國中、高中生和社會人士。
一開始她其實不大能適應,但好勝心並沒有讓她落荒而逃,她每天回家就讀英文,一心想趕快跟上其他同學。長期下來,她反而發現與程度好、能力強的人一起學習、學習更艱深的課程內容,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有最大的進步。加上補習班特別的教學法,例如從看電影、聽歌曲、玩遊戲中學英文,讓喜歡靠右腦學習的王鼎琪樂在其中;所以,短短一個月後就跟上進度,英文發音之精確,更是全班之冠。

「天才」不是從天而降的人才,而是要天天練習的可造之才,只要你懂得開啟大腦90%未使用的潛能!

數學考零分 立志終結一次性學習

不過,除了英文,王鼎琪對其他的科目就顯得興趣缺缺。在天主教達人女子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就讀時,數學是她最弱的一科,和時下學生一樣,她也曾考過十至二十分、甚至零分。上數學課時,她不是祈禱老師生病請假,就是希望時間能以光速前進。
更令她反感的是,數學老師經常懲罰考差的學生,王鼎琪拿著滿江紅的考卷等待「受刑」的畫面,對她來說並不陌生。老師的藤條打不開她的理解開關,只打掉了她學習的樂趣,為了讓成績「好看一點」,她開始用過人的記憶力「背」數學。但可想而知,只要老師改個題型、數字,她又只能望卷興嘆了。
數學對王鼎琪造成的恐懼感,一直到長大成人,數學還是她心裡揮之不去的陰影,但學習數學的挫敗,讓王鼎琪領悟了一件事:學習力,是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總和,它與學習的動力(機)、毅力和能力息息相關。學習力即是生命力,要終結「一次性的學習」,產生終身學習的能量,一定要從引起動機開始,特別是尚未開竅的學生。
所以日後在教學時,她總會以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利用圖片、音樂、影片等視聽效果,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不僅如此,她會把每一次上課當做「最後一次」,耗盡全身力氣讓自己的聲音、表情、肢體動作都調整到巔峰狀態,並以百分之百的親和力,去除學生對老師的畏懼。

巴菲特午餐競標捐助的基金會創辦人
巴菲特午餐競標捐助的基金會創辦人

不服輸拚第一 成牛津的台灣之光

大學畢業前夕,王鼎琪開始思考未來。她不想如爸爸所願,僅止於找個好工作,嫁個好老公而已。於是,以將來要當大學教授為由,說服父親讓她出國留學。憑著大學平均成績A等的優異表現,她申請了理想中的學校──英國牛津布魯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的國際飯店與觀光管理碩士課程。
留學生活不如外人想像的光鮮亮麗,飄洋過海的異鄉遊子,要能承受種族歧視的眼神、忍受寂寞的思鄉情緒,還要克服在語言、生活、文化上的種種差異。
在英國,王鼎琪很明顯地感覺到,種族歧視的現象十分嚴重,在歐美等國同學的印象中,來自亞洲的台灣和泰國同學不會回答問題,也很少主動發言,分組報告時,不會互相討論,只會像多頭馬車各自找資料,上台報告也只會死板板地推派代表報告,十分枯燥乏味。
為了扭轉其他國家同學對台灣學生的印象,王鼎琪賦予自己一個使命:成為「台灣之光」。她重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僅到圖書館蒐集文獻做大量的閱讀,也學習外國同學資料整合的方式:先作跨媒體、跨學科式的搜尋,只要是與主題相關,不論是書籍、雜誌、學刊、論文、網路;不管是文學、科學、美學、管理學,都可以做為腦力激盪的材料。
因為有競爭對手的激勵,王鼎琪進步得相當快,學習力更是大大提升。上課時,她會踴躍舉手發表意見,並且應用各種研究資料,引經據典佐證自己的想法。三、四個月以後,班上同學紛紛對她刮目相看。不論是期中考試、論文,都拿到很高的分數;而且最後她也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成為班上唯一在一年內取得學位的亞洲學生,畢業論文更得到最高分數A,還成為英國教授發表的文章之一,獲得推薦進入博士班。

投入全腦開發 致力推動潛能教育

英國研究所靈活上課方式,著重討論、思考、創意的訓練,也讓排斥填鴨教育、喜歡「活」學習的王鼎琪如魚得水。以「策略管理」課為例,上課的女教授是英國屬一屬二的權威,不同於台灣教授的形象,她經常是一身時髦又性感的裝束,頂著鬆捲的長髮;上課時,她斜坐在前排同學的桌上,拋出討論主題後,就與同學進行討論,分析不同產業的管理策略,提出優缺點、危機,再歸結出管理的know-how。
這位教授對王鼎琪的影響很大,她的穿著打扮、教學方式,改變了王鼎琪對「老師」的刻板印象,而她在課堂上所應用的「知識導圖」(Mind-Maps)圖解心像聯想技巧,也引起王鼎琪好奇。她發現這套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整合大量、複雜的資訊,增強立體思維的能力,且隨時可以幫助回憶,用途廣泛,如果用來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99年,王鼎琪取得碩士學位時,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王鼎琪擔心家人,急於回國,也迫不及待想學以致用,所以決定回國工作。
經歷幾種不同領域的工作經驗後,她選擇投入「全腦開發教育」,她運用演說力與記憶力,在全球43個國家58個城市進行上萬場演說,受邀媒體教學記憶力與語言訓練;並且善用個人銷售力與整合力,訓練海內外上百家知名企業,創下最高12個月衝破18億營收的記錄。
王鼎琪說:「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經實驗證明,人類終其一生只發揮了腦力的10%,甚至更少。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答案是:對大腦的運作不甚了解及學習方法出問題,事實上只需找對了方法及付出一定的努力,你的記憶力、判斷力、創造力、想像力,都會有數倍提升,進而開發巨大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