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督盟「評」什麼?

文: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政策部主任 甘順基|圖:編輯部

民監督國會聯盟(簡稱『公督盟』)之成立宗旨,使國會成為:文明、陽光、透明、公益且具有效能的國會。為了達成這個宗旨,我們希望透過評鑑能夠促成國會改革。

立委最主要的職責是審查法案與預算,立委良窳關係到每一位民眾的生活,公督盟自2007年成立以來,主要進行立委評鑑與倡議國會改革。並將八個會期評鑒結果中,四次以上待觀察委員,作為下屆選舉的「落選運動」對象,並從2012年第八屆立委選舉開始推動。在第八屆立委選舉時共有21位落選運動立委名單,最後順利連任當選者僅有九位。第九屆立委選舉落選運動,則有17位被列為對象,最後六位繼續連任。第十屆立委選情則因第九屆整體表現提升,八個會期中並未有超過四次以上待觀察委員,因此,停辦未推動落選運動。

評鑑方式

由於立法院不同委員會之功能與開會次數有差異,單一的評鑑指標並不能比較出不同委員會立委間的差異,故公督盟的立委評鑑採取成熟民主國家常見的「委員會中心主義」,以委員會中之立委表現為主,藉由比較個別委員會內各立委間的表現作為評鑑的方式。

公督盟的評鑑原則為形式與實質並重,以陽光公益及公平正義法案為主要加分。評鑑資料的取得,以立法院公開資料為主,立委提供資料為輔,以質量兼顧的方式進行評鑑。資料來源如下:立法院網站(議事錄、公報、國會圖書館、議事轉播隨選視訊系統等公開資料)、立法委員及其辦公室、立法院各黨團、各媒體(平面、電子、網路等)、非政府組織(NGO團體)、民眾、公督盟志工團等。

評鑑量化、質化並重,且根據現實情況,每一會期評鑑後皆會召開評鑑焦點座談會議,逐漸調整質量指標比重。為避免評鑑委員的判斷過於主觀,評鑑將以制度性法案為主。除了透過提案數等量化評鑑外,也鼓勵立委針對法案舉辦聽證會、公聽會等,促進公民參與。此外,也將特別就陽光公益及公平正義、侵害基本人權等議案,逐一進行討論與評鑑。

經蒐集相關評鑑資料後,就資料、數據進行符合科學標準的彙整與統計,再交由成員多元的評鑑初審委員會,根據學者與專家訂出的評鑑指標,作出客觀的解讀與判斷。目前公督盟共有五個評鑑初審小組,分別為基本表現與公民評鑑小組、法案評鑑小組、預算案評鑑小組、言行及官司評鑑小組、正副院長及黨團幹部評鑑小組。評鑑小組初審委員為榮譽義務職,由 NGO代表、大學教授、律師、醫師、資深媒體人、導演等各方社會賢達所組成。

客觀中立

一般民眾可以透過公督盟的IVOD(網際網路多媒體隨選視訊系統)評鑑網站,觀看立委質詢影片,並針對其「問政專業」、「價值立場」、「問題解決」、「問政態度與技巧」四項指標16題,用「五分量表」(Likert scale,又稱『五點量表』)的方式進行評分。每位IVOD評委皆為實名制且對外公開,IVOD評委每會期僅能對同一位立委進行一次IVOD評鑑。

為維持評鑑工作客觀中立,評鑑初審小組評委以及IVOD評委都需要簽署評鑑承諾書,願意遵守評鑑倫理,並保證為本國籍,未擔任立法院具有席次之政黨黨職,亦非現任立法委員三等親屬與從屬關係。

公督盟針對立法委員之評鑑,以最高的標準與嚴謹度來進行,維持評鑑的客觀與中立。公督盟即將於10月第一週公布第十屆第三會期的立委評鑑結果,並同時將所有評鑑數據公布於官網上。邀請所有關心立法院、臺灣民主發展的好朋友們,一起來關心最新的評鑑結果。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