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寺一樹相依存 禹州 (下)

塔溝武校是目前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間,小小年紀表演起拳術可是有模有樣。

獨家報導文.攝影:涂鳳美

誰說一定要大山大景才稱得上精彩的旅程?六天的探索,我們走回文明的舊居,尋找家的味道。為了古剎中一段暮鼓與晨鐘的對話,一路上與塵土擦肩而過,終於見到一千五百歲的龍泉與白果,大家都說他們武功蓋天下⋯⋯

是一個薄雲遮日微風徐徐的早晨,在好幾度的日夜溫差下,大夥帶上薄外套準備造訪鳩山鎮的幾個古村落。這次的行程安排還算輕鬆,既不用貪黑趕早,也不必登峰跋涉,更不須拉著行李日日換旅館,十足的吃好住好一覺到天曉。

鳩山古村落的原始風情

從落腳的禹州市區出發,到古村落只需幾個鐘頭,途中「禹州北站」的四個紅色大字,我們是一天比一天熟稔了。

「收費站人員都好親切唷!個個面帶微笑的。」這幾天,來來回回多次經過收費站,夥伴們都有同樣的感受。

「他們不笑會被罰錢的!」經當地攝影同好一提,才發現每位收費人員的前方都擺著一面鏡子,目的在提醒他們別忘了微笑,這是禹州發展觀光後一個新的方針,期望前來的旅客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離開了車水馬龍,視線頓時開闊起來。在上坡復下坡幾度蜿蜒後,車速漸漸緩了下來,飛揚的塵土告訴我們張家莊村到了。就現況而言,這裡應該稱不上村莊,零散的幾間古厝,少了陽光的照射顯得慵懶不少。

大小石板交錯堆砌的圍牆歪歪斜斜,斑剝的土牆吊著幾顆瓜果,竹編的扁盤裡,鋪著懨懨的紅辣椒,四件條紋長袖,隨意晾在細細的舊電線上隨風飄蕩。龜裂的木門框上,火紅依舊的春聯是古厝最好的裝飾。

張家莊村的居民住土牆石板屋、用木柴生火,這兒人口不多又屬偏鄉,建設速度相對就慢了。
張家莊村的居民住土牆石板屋、用木柴生火,這兒人口不多又屬偏鄉,建設速度相對就慢了。

剛忙完農事的男主人坐在門檻上,緩緩吐出的菸霧,彷彿告訴來人這山間的生活步調。石階的轉角處,一堆堆長短一致的木材是用來生火的。這兒人口不多又離市區太遠,致使文明遲遲不肯來敲門。雖然如此,村民仍笑著接受老天爺的安排,靠山吃山,日復一日譜寫著最原始的生活方程式,這就是古村落吸引我們的地方。

張家莊村雖然落後,村民仍樂天知命,日復一日以最原始的方式過生活。
張家莊村雖然落後,村民仍樂天知命,日復一日以最原始的方式過生活。

相較於張家莊村的靜謐,魏井村就稍微朝氣些了。這個村一樣十分老舊,只不過人口多一些。因為地勢較高,山路更窄彎度更大,甚至有一急彎後的上坡處,車子必須分段轉彎才上得去,一不小心車輪還會往下滑行,也為這趟古厝的探索,添增一段動魄的回憶。

對村民而言,用木柴生火煮飯是天經地義的事,他們沒想太多。
對村民而言,用木柴生火煮飯是天經地義的事,他們沒想太多。

「吃個桃,剛摘的。」一下車,居民便提來剛採的一籃,大夥入境隨俗撿起幾顆往衣服上一抹,便吃了起來。他們稱這些有綠有黃的果實為「油桃」,當地攝影同好說黃色熟透的甜度較高,想吃可以上樹去摘,也不忘提醒別吃太多,因為容易上火。

家的味道

從文明回到原始,這段路就像小學生遠足似的,每個轉彎處都有新發現。一串串鮮綠剔透的葡萄,數量之多,讓我們這群都市人忍不住伸手觸摸,以確定它是真的。

「大家將就一下,午餐就吃雞蛋麵吧!對禹州來說,雞蛋麵可是意義非凡呢!」領隊告訴大家,因為山上沒有餐館,午餐只能請居民代勞。大夥左瞧右探,心想午餐究竟從何而來?擺在眼前的食材,除了幾顆西紅柿(蕃茄)、洋蔥、雞蛋、韭菜、青蔥以外,其他什麼也沒有啊!

接近中午了,大夥卸下相機圍坐在油桃樹下說說笑笑。不遠處幾座堆得高高的草垺(稻草堆),勾起了童年的記憶;而眼前剛出生的小牛吃奶的景象,也讓我們十分震驚。牠用力撞擊母牛的奶頭以刺激乳汁分泌,再盡情地吸吮,牛媽媽則動也不動地站著。我在四公尺遠的地方想用長鏡頭拍下牠的表情,這下我更訝異了。這頭白色的母牛眼眶是紅的,但眼睛下方為何會有一片血漬呢?難道這個新生命是用媽媽的血淚催生的嗎?一幅為母則強的畫面令人深深動容。

「吃麵囉!大家吃麵囉!」幾聲叫喚抽斷了思緒,也喚醒每個人的轆轆飢腸。

「哇!真的好好吃喔!」剛端起碗公,就聽得同伴們驚呼四起,頓時呼嚕呼嚕地誰也顧不了形象。
「就是家的味道唄!」禹州攝影同好告訴我們,這麵正確說來應該是「西紅柿雞蛋麵」,禹州喜好麵食,每一個外出的人返家後必定要來上一大碗,正所謂的「送行餃子接風麵」啊!它的味道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配料與麵分開煮。所有的配料都先爆香,最後加入水及調味料煮至入味後盛出。另一鍋水煮麵,待撈起後加入西紅柿湯頭再撒上蔥花,就成了禹州最想念的味道。

一寺一樹相依存

「大鴻寨」乍聽之下以為是座山寨,直到午後入住酒店,佇立窗前見青山巍峨聳立,幽谷連綿好似人間仙境。出了酒店,循著山間的悠悠迴盪望去,參天的古木下,隱隱約約見一古剎,當下真想步行前往。
「看起來不遠,走路得花上一個鐘頭呢!」經當地人一勸,只好回酒店等待日落。

大鴻寨又名臥佛山,海拔1,150餘米。在它的中心位置,有一棵1,500多年的白果樹,樹高超過25米,樹幹之粗,就連三個大人也難以合抱。仲夏時節,整棵樹綠葉蒼蒼,樹枝上綁著許多紅色緞帶,據說是民眾一直把古樹當作神來敬供的結果。

夜幕漸漸低垂,大夥往古樹後方的龍泉寺走去。這座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寺院,地理位置十分特別,除了三面環山,兩側還有溪流圍繞,是鍾靈毓秀的佛門聖地。這一寺一樹的相依相存,堪稱「樹因寺而生,寺因樹而靈」的絕妙組合。

剛步入大殿,龍泉寺的暮鼓已經響起,時而疾行轉而緩洩,全重擊時宛如雷聲,全輕擊時又如飄飄細雨。在如風吹拂般由重轉輕、由慢轉快後,緊接著又是先輕後重、先急後緩,一如飄雲瞬間幻化。師父說,這猶如風雲雷雨的鼓聲,也是風調雨順的象徵。

少林武功蓋天下

禹州的觀光已經起步,著名的景點除了神垕古鎮、鈞窯廠、大鴻寨、白沙湖外,最吸引遊客的要數少林寺了。

少林寺座落於河南省登封市的嵩山腹地,建造至今超過1,500年,素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接近時,偌大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招牌沿路豎立著,這是隨著少林寺開放觀光所搭配的活動,特別在夏季,每天都有大型立體燈光流水秀搭配音樂大典,當然這些都要收門票。

116104801
少林寺自從開放觀光後遊客愈來愈多,假日更是人滿為患,香火鼎盛。

少林寺沒有想像中寬廣,小小的門上,懸著一塊由康熙書題黑底金字的「少林寺」匾額,進入寺區後視野寬敞些,卻鮮少看到僧侶,大部分都是年輕的武僧。建物雖然年代久遠仍有其特色,包括常住院、天王殿、藏經閣、立雪亭等等。如果夠仔細,還會發現一些古文物,就如立雪亭下方一個破廢的大鼎,據說是用來炒菜,而且是明朝萬曆年間留傳下來的呢!

除了少林寺主建築群外,不遠處的塔林也是遊客必遊之處,而附近的武術學校,也讓大夥十分好奇。灰色的水泥路上,幾個小孩蹲在地上的背影十分醒目,車子靠近了才看清楚他們在修補凹陷的路面。正在納悶,舉頭望見不遠處的五層樓建築──少林塔溝武校,當下明白了。

116104802
少林寺自從開放觀光後遊客愈來愈多,點香用的火源得隨時補上。

在抵達前,當地同好便告知這兒崇尚武術,很多男孩滿四歲以後便被送進武校習武,而塔溝武校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一間,總校和分校學員達三萬八千人之多。雖名為武校,仍有文化基礎教學,孩子除了生活自理,還得幫忙整理公共環境。別看他們小小年紀,表演起拳術可是有模有樣,年齡大些的,除了拳術之外還可以舞刀弄劍。

從古村落、大鴻寨到少林寺,這趟河南的初探體驗,除了飽覽大自然風光,更感受到禹州濃厚的人情味。特別是對於古文化的保存與堅持,更讓大家印象深刻,直說這只是首航之旅,絕對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接觸。

進入寺區後,看到的幾乎都是年輕的武僧。
進入寺區後,看到的幾乎都是年輕的武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