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寬/前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
一早FB跳出四(民國110)年前的今天(5月1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成立60週年慶時,我祝賀水土保持局「甲子大壽」生日快樂的動態回顧!因為我是水土保持的逃兵,但並不是因為心虛,而是感恩,因此為文特別感謝當年我初進政府公務部門的「水土保持」第一份工作,給我豐富的啟蒙與滿滿的滋養。
話說民國112年5月16日已依據立法院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升格為農業部,而改制升格為「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的原「水土保持局」,其實最早可溯及係於民國40年由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開始推動水土保持實驗及試驗性計畫。依據該署網頁顯示,當時側重推廣個別的農地水土保持,民國41年開始以訓練培育水土保持技術幹部及農地水土保持示範為重點工作;民國 44年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成立「土地利用小組」,主管全省水土保持工作;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造成臺灣中、南部重大災情,臺灣省政府遂成立「臺灣省山地農牧資源開發計劃委員會」,進行籌劃山坡地農牧資源開發、保育專責單位,旋於民國50年4月11日在南投縣南投市光華里光華路6號成立隸屬臺灣省政府農林廳之省屬三級單位「山地農牧局」,主管全省水土保持、山坡地農牧資源經營輔導、公有山坡地濫墾清理業務,並陸續成立八個附屬工作處。民國 63年奉准增編員額進行組織調整並將附屬工作處改以縣市為轄區分配,調整裁併為六個工作處。

嗣因原負責山坡地農業和畜牧輔導業務與農林廳業務重疊,遂移轉至農林廳相關業務科接續辦理,並於民國78年12月5日改制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水土保持局」,並將原設六個附屬工作處改制為工程所,專責「水土保持」。民國87年12月21日配合精省政策的「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及組織調整暫行條例」生效,該局於民國88年7月1日起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民國96年7月4日該局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組織法」公布施行而改制,並將業務組、室名稱修正,下設綜合企劃組、保育治理組、農村建設組、監測管理組、土石流防災中心;民國97年5月29日發布施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處務規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各分局組織準則」及各分局辦事細則等相關子法規,民國97年5月31日所屬分局並改以機關所在地命名,分別為臺北、臺中、南投、臺南、臺東及花蓮六個工程局,並於民國112年隨該署改制為六個分屬。

回想四年前今天被邀參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成立60週年慶,但其實我不是,也不曾是水土保持局員工,當然更不是在水土保持局退休,只不過是考試及格初任公務人員時,於民國60年進入水土保持局改制前仍隸屬臺灣省政府的「農林廳山地農牧局」服務,他雖僅是省政府三級,但卻是職責重大又神聖的守護臺灣大地專業機關;當時雖甫成立10載,猶未成年,但卻肩負國土保護的重責大任,我何幸之有,在少不更事的當年「菜鳥」,竟能忝任委任職基層職員,在長官及同仁調教下,戰戰兢兢,深覺獲益良多,感激萬分!

記得以前曾上過「生涯規劃」的課,也常聽過這類演講,但聽完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久久持疑,心想生涯當真可以規劃嗎?是不是因為大家都規劃當總統,難怪天下亂象叢生。雖然我不相信生涯規劃,可是我相信「機緣」,緣份、緣份,人一定要「隨緣盡份」。我就是在一個無法勇敢「say no」,去懇辭升薦任主任的機緣,於民國70年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溫馨滿懷,服務整整十年基層工作的山地農牧局,之後她就像娘家一樣,時時刻刻,不論我在那一個工作崗位,都常會掛在我的心頭!

接下來應該就是所謂的「機緣」吧?我就是一直抱持、更相信「隨緣盡份」的人,就算是接下來公務生涯中每一個任務,剛開始都歷經非常生疏,而後漸入佳境的「公務人員訓練」、「觀光旅遊」或「歷史文獻」,甚至是退休後轉到學界等的工作,雖然都被身不由己的賦予似是「小孩玩大車」不可能的任務,但我接令後一定兢兢業業,克服困難,務求使命必達。迄臨退休前的每一個公務生涯階段,保證決對都不是我年輕時就事先已經規劃好,懸的以赴的所謂「生涯規劃」的工作,因為我一直不相信生涯可以事先規劃,就像不去相信口沫橫飛的股票分析師一樣,否則不會一路跌跌撞撞,也一定早就會發大財。我的這樣固執己見,不知道會不會因而影響到一大群「生涯規劃」的專家學者,以及股市先知達人的生計?果因如此,那就真的罪過,也非常抱歉囉!

娘家很好,很溫暖,不會因為我是水土保持的逃兵,離家出走;也不在意我是前世「山地農牧局」,不是今生「水土保持局」的孤兒或浪子,早在九年前,「水土保持退休人員協會」就張開溫暖的雙臂,擁抱著我歸隊;今天他老人家甲子大壽,更不忘聲聲召喚,要我回娘家祝嘏他生日快樂。果然在人山人海中,還能看到當年諄諄調教我的長官,以及穿草鞋、戴斗笠,在山之巔,海之涯,一起攜手揮汗,同甘共苦的老同仁,個個雖已鶴髮童顏,但卻仍精神抖擻、容光煥發;見了面,摘下口罩驗明正身之後,因為正值COVID-19非常時期,就都先遵照衛福部的「時中法則」,拍完照立刻將口罩戴好戴滿,然後展開了一連串的噓寒問暖,互道珍重;嗨到高點,竟然還不自量力,忘了今夕何夕,個個都已超出甲子好幾了,還相約「下個甲子壽」再見,令人感動萬分!
娘家,我回來了,祝福您老人家生日快樂,萬壽無疆!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