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主筆室
全台「大罷免」截至3月6日共有32位國民黨籍立委、1地方首長和2議員罷免案一階通過,12名民進黨立委未過門檻,雖然12件罷免民進黨立委的一階提案還可以補件,但顯然第一階段「大罷免」國民黨動員不力,居於劣勢,雖然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責任都在我,不要怪青年志工」,但這也顯示國民黨錯估情勢,一開始就沒有把「大罷免」當成重要的仗在打。而反觀民進黨,他們使勁超弄「仇恨動員」,這招果然奏效,32位國民黨籍立委罷免案,第一階段闖關成功。
雖然國民黨中央3月6日成立「打惡罷!我不怕!律師團」正式對民進黨「大罷免」宣戰,但似乎已經晚了一步,被打之後的反擊,力道還是不足!第一階段連署提案32:0的劣勢,確實重創國民黨,也讓支持者憤怒。「大罷免」是民進黨發起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開了第一槍,雖然民進黨中央及兼任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截至目前對於「大罷免」都保持檯面上的低調,都說是「公民團體」所發起的。「公民團體」發起的說法,是對也是錯,對的是確實有一些所謂的「公民團體」參與其中,錯的是這些所謂的「公民團體」與民進黨有很深的情感連結,有人稱他們為「民進黨側翼」。無論此一說法是否完全正確,民進黨與這些團體或人士之間本來就有理念相近的共同特質,有意無意去動員,本來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何況他們的「仇恨動員」操作加深了動員力道,於是乎罷免國民黨立委第一階段的提議連署都順利過關。
反觀國民黨,對於「大罷免」一開始就是被動迎戰,雖然黨主席朱立倫曾經宣示「以罷止罷」,但還是推說「不要怪青年志工」,還是做了切割!還是不敢承認發動「反罷免」,還是不敢主張國民黨就是要對著幹,要「以罷止罷」!加上不少國民黨的政治人物,除了被罷免的「當事人」之外,對於「大罷免」都冷眼旁觀,對於罷免民進黨立委的連署活動也刻意保持距離,加上國民黨平常沒有培養「側翼組織」,臨時找來所謂的「青年志工」既缺乏組織,也沒有論述能力,更不知道怎麼面對媒體強化宣傳,因此,連最基本的罷免提議連署都過不了1%門檻。
根據選罷法規定,罷免第一階段需由被罷免人原選舉區選舉人為提議人,且提議人人數應為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以上。第一階段由中選會審核通過後,可進入到第二階段連署,連署人數應為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0%以上,且同一罷免案之提議人不得為連署人。罷免案宣告成立後20至60日內將舉行罷免投票,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4分之1以上,即為通過。罷免民進黨立委第一階段共12件罷免案未過門檻,待補件,5件結果尚未出爐。國民黨第一階段還有補考的機會,如果國民黨再不積極應對,罷綠委連最基本的1%都過不了,就真的「失了面子」,而更糟糕的情況是,倘若「罷藍委」通過二階,甚至進入投票階段,只要一席國民黨立委被罷免,國民黨就「面子、裡子全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