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柯文哲《卡夫卡的審判》:綠色恐懼的荒誕現實(蔡炫)

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從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到柯文哲的羈押戰,不禁讓人聯想到卡夫卡的《審判》一書,後代用來隱喻司法制度腐敗。
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從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到柯文哲的羈押戰,不禁讓人聯想到卡夫卡的《審判》一書,後代用來隱喻司法制度腐敗。

蔡炫/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案遭到台北地檢署聲請羈押引發譁然,開羈押庭後暫時無保請回,胞妹醫師柯美蘭第一時間發文力挺痛批,「從民主國家正式成為極權國家」。民進黨則是發文駁斥民眾黨質疑反遭抨擊代替北檢澄清,甚至露餡知情搜索票內容被指干預司法,而柯文哲獲釋表明調查過程備受壓迫凌虐,恐讓綠色恐怖的荒誕現實無情上演。

北檢偵辦京華城案,展開一系列搜索、約談到羈押行動造成司法專業疑慮,檢察官先是認定柯文哲、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涉犯貪污治罪條例,違背職務收賄及圖利等罪,台北地方法院最後又在羈押庭裁定柯文哲無保請回,而彭振聲反而羈押禁見。自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在肅貪政策的包裝下,由內而外鎖定政敵進行清算遭到輿論猜忌,從前桃園市長鄭文燦的起手式,再到柯文哲的羈押戰,不禁讓人聯想到卡夫卡的《審判》一書,描述主角約瑟夫突然被捲入一場莫名的審判過程,背後盡是虛幻且無法抗拒的權力體系,也被後代用來隱喻司法制度腐敗。而在肅貪政爭、金流傳聞以及司法程序正義下,在柯文哲的司法鬧劇中似乎再次重現。

賴清德肅貪政爭:揭弊還是清算?

賴清德上任後將肅貪視為重點施政方向之一,強調恢復民眾對政府的信任,肅貪政策是否真的公平執行,還是淪為打擊政敵工具,依舊引發各界諸多揣測。在柯文哲遭羈押的爭議中,賴清德政府的肅貪行動某種程度符合政治正確,京華城案早在2011年容積率爭議鬧得沸沸揚揚,如今引爆難掩選擇性的執法與針對性的操作,已讓外界難以信服這僅僅是出於揭發弊端。

如同卡夫卡在《審判》中描繪的虛無且不可捉摸的權力機構,柯文哲面對的政治局面也充滿了這種不確定性,賴清德的肅貪行動鎖定京華城案的整體調查,似乎不再僅僅是針對貪腐,而是為了消除一個威脅到民進黨政治統治的競爭者。這樣的政治氛圍下,柯文哲無論有無實質證據,都可能被捲入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審判中,與卡夫卡筆下的主角無異。

柯文哲金流傳聞:放話攻擊下的模糊真相

柯文哲自政治獻金風波以來始終困在金流疑雲,無論是在競選資金的主要來源,還是支持者們的資金流向,加上民眾黨內部的紛亂鬥爭,讓柯文哲始終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民眾黨立院黨團主任陳智菡公開抨擊,對於金流傳聞已是綠色恐怖,直指檢調一邊放話一邊辦案,刻意營造出柯文哲不配合的形象。而柯文哲遭到羈押當晚,主要仍是金流問題成為關鍵因素,即便妻子陳珮琪說明金錢來源流向卻不被檢察官採信,進而陷入一場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如同卡夫卡的作品主角在面對虛幻的指控時無法自辯,柯文哲也處於一個類似局面,在無窮無盡的金流傳聞與司法調查中,他無法在杜撰劇本立即證明自己清白,反而陷入了一個無法逃脫的羈押現實。這種政治與司法交織的局面,使得柯文哲的後續判決充滿了不確定性,即便最終他被認定並無涉貪,恐怕早已淪為社會性死亡的人設定位。

司法程序正義:綠色恐怖下的危機

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怒嗆賴清德,首份司法改革成績單是對柯文哲進行政治追殺?指控這段時間的荒腔走板且違反正當法律程序,要求北檢要說清楚誰在受益,才讓檢調對柯文哲進行羅織罪名。檢調也被抨擊透過政治獻金案而非京華城案訊問,這樣藉著A案來問B案做法已經違反司法程序,北檢搜索民眾黨部過程也被指控沒有錄影錄音,一旦司法程序被用來作為政治鬥爭,其公信力將會大打折扣。

卡夫卡在《審判》中描繪的那種荒腔走板的司法體系,如同柯文哲所面對的混亂程序,能夠毫無理由地對個人進行審判懲罰,也被隱喻進行政治追殺的最佳寫照。在柯文哲羈押的背後,無論表面司法程序多麼合法,斧鑿痕跡卻又不禁讓人聯想,一個隱藏在法律框架內的政治機器。民進黨作為執政黨,如何利用其行政擴權操控司法,也讓北檢角色引發各界質疑,甚至遭到北院羈押庭公開打臉,讓柯文哲無保請回。

柯文哲遭羈押的事件恐怕充斥綠色恐怖下的政治追殺,背後是否反映了民進黨藉此打擊政敵,鞏固自身政治權力的不當意圖,已經遭到外界檢視。民進黨在台灣政壇的長期主導地位,讓其擁有了豐富的人脈資源,使得它有能力透過行政、司法、媒體等手段,鎖定政治對手進行打壓。柯文哲的遭遇,是否正是這種權力運作,答案恐怕呼之欲出。

如同卡夫卡的《審判》,當權力機構可以隨心所欲地決定個人命運,整個社會都將陷入恐懼之中,也將成為另一極權政治。在台灣,這樣情景如同戒嚴時期,尤其是在政治勢力過度集中的情況下,從柯文哲司法案件來看,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讓人們意識到一個問題,假如民進黨可以公然透過各種手段打壓反對者時,在未審先審的陰影下,台灣未來又有多少個卡夫卡筆下的約瑟夫?


更多《獨家報導》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