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豪毅專欄/可自行發射飛彈迎敵?營連長擔得起?

圖/國防部
圖/國防部

獨家報導 何豪毅/評論

最新消息,國軍年度重要演習「漢光40」將有重大變革,以「去中心化指管」為指導原則,軍方規劃國軍戰術單位(營、連)在指揮鏈中斷情況下,得以縮短決策程序,營連主官有權力下達任務命令的獨立接戰能力,「爭取戰場主動優勢,遂行防衛作戰」。

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別人可能不知道,但將領們必定深能體會,這項變革將會造成重大影響,現在看不出來,一旦戰事發生,這項變革會使得戰場指揮出現致命的失誤,但在號稱文人國防部長顧立雄的強勢帶領下,他們可能說不出口。

《孫子兵法》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茲事體大,第一線臨戰官兵要決定是否開打(發射飛彈),為何必須遵循指揮鏈命令行事,近代戰史有幾個場景可供參考。

1958年8月,國軍監偵共軍廈門大規模調度,集結各式火砲300多門,研判將有敵砲擊,美軍顧問團擔心誤擊釀成國際糾紛,時任金防部司令胡璉因此嚴令,就算受到敵方砲火攻擊,沒有金防部司令下令,一律不准還擊,否則以抗命罪論處。

8月23日下午6時,胡璉設宴款待視察前線的國防部長余大維,此時共軍第一波砲彈襲來,精準對著金防部所在地「翠湖」猛轟,金防部有線通訊全數被打斷,三位副司令二死一重傷,後送台灣急救仍告不治。

現任國民黨立委魯明哲之父魯鳳三,時任砲兵部隊692營(自強部隊)中校營長,駐守鵲山陣地,因無法與指揮部取得連繫,擔心再等下去恐全軍遭砲擊殲滅,於是他果斷決定下令所屬20門砲,對瞄準多日的重要目標進行反擊。

砲擊稍歇,魯鳳三驅車前往指揮部回報。原先擔心可能遭「敵前抗命」罪論處,按《戰時軍律》最重可當場槍斃,但面報胡璉時,在旁余大維應了一句「打得好」,讓魯鳳三鬆了一口氣,從待罪之身瞬間成為年度國軍英雄。

另個場景則是在美蘇冷戰高峰期的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下令封鎖古巴外海,一艘美軍驅逐艦依交戰程序,對一艘未遵守封鎖命令的商船進行警告砲擊,戰情室裡的總統幕僚長驚覺有異,大叫制止砲擊:「那不是總統的命令!」「這是一套新語言,是甘迺迪總統正在跟赫魯雪夫溝通!」

兩軍交戰,是兩軍指揮者的意志在透過兵力與火力「溝通」,指揮通訊中斷時,國軍是否應該自主「還擊」,或許見仁見智,但在戰場上,保障「指管通情」暢通是第一要務,軍方釋出營連長可自行決定是否發射飛彈的訊息,可能被誤會解讀,甚至對外造成好戰印象,可能在宣傳面喪失正當性,進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主政者實宜多加考慮,謹慎處理。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