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科技新創資本論壇登場 政府帶頭為企業找活水

獨家報導文:陳姵瑜、萬文隆 | 攝影:彭級鋒 

為鼓勵國內新創事業,提供更完善的產業經營環境,並說明如何協助企業成長,含上(興)櫃、創櫃板、創意集資資訊揭露專區平台等,這次《科技新創資本論壇》邀請到業界企業家來解說企業設立、籌資規劃、內控制度建立等。能為有志投入資本市場的企業家提供第一手的資訊,減少企業摸索的時間與可能面臨的障礙,活絡台灣資本市場並促進台灣產業永續發展。

資訊通訊科技所帶動的技術變革,徹底改變了人類生活與生產的模式!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已經超越土地、天然資源,以及人力資源等,進入以知識為資本的知識經濟時代。因此,世界各國對於科技創新都非常重視,也紛紛採取各種政策措施,輔導產業確認核心利基與特色,推動研發與策略創新,提高產業的附加價值。

在這一波全球創新的風潮中,台灣如何能不盲目的隨波逐流而消失在潮浪中,就必須積極的創新突破,才能脫穎而出。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先透過瞭解亞洲各國在新創事業的各項政策與作法後,再進一步檢討國內的相關措施,最後思考如何從中尋求合宜的發展利基。

新創企業帶動經濟活水

事實上,比較各國在企業創新發展政策之作法,發現採取的措施差異不大,惟面對新技術不斷產生或為技術替代或為產品替代,「創新」、「速度」與「市場」乃成為企業全球化成功的基本要素。企業應發展高科技商品化的綜合方法,界定公司的核心技術,建立技術整合與融合的能力,為創新產品開發建立一個技術平台,將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的價值,乃成為企業創新研發是否成功的關鍵。

新設企業一向被視為經濟的活水,對經濟的持續成長與就業機會的創造,具有重要貢獻。創業是一種文化的表現,創業型經濟不僅與經濟及科技有關,也與文化、心理有關。創業家藉著管理觀念與技巧的運用,設計產品、製程與操作工具,不但大幅提高資源的產出,而且有助於開拓新市場與新顧客,這即是創業精神。創新則為實踐創業精神的有效工具,因此鼓勵個人創業與企業創新,不但有助於活絡國家經濟,促進產業升級,降低失業人口,更可減少社會問題。因此世界各國莫不推動許多的政策措施,扶植其新創事業的發展。

日韓新各展奇招扶植創新產業

日本於一九九八年制定大學技術移轉促進法(TLO法︶,以促進大學的研究技術移轉至產業界。TLO的業務內容包含發掘可應用於業界的發明、專利的申請、權利化以及其管理,以及專利的授權,授權金的收取,以及將授權的獲利回歸於發明者。依據JANBO近年的一份調查中,兩百六十六家創業育成設施中截共有一千四百七十一家畢業企業,進駐的業種以IT相關產業最熱門,其次為製造業及服務業等。觀察目前各創業育成設施的進駐業績,生技、醫療、福祉、環境相關的高科技產業仍為少數,多數仍為IT或製造業大廠技術人員的衍生(Spin-off)企業。

韓國中小企業廳自二○○一年開始推動「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計畫」,透過中小企業自我評估表,提供中小企業自我評估檢測創新能力。評估的總分為一○○○分,中小企業自評六五○分以上者由政府派人進一步評估,評估結果在七○○分以上者列為「核心中小企業」,彙整核心中小企業資料建立資料庫,成為韓國所有研發機構、學校研究成果技術移轉對象,並可擁有行銷、技術、人才、貸款、融資各方面的協助,即由政府結合大、研究機構及銀行等各項資源給予全面性的扶植助其成長。

新加坡政府在鼓勵企業創新活動方面,亦以獎項鼓勵的的方式進行,相關措施由新加坡的生產力創新標準局執行,除開辦創新研發培訓課程外,主要由國家建置創新計分卡制度來衡量企業的創新。新加坡約有七十個育成中心,其中十二個於一九九○年代設立的,其他的育成中心則在二○○○年後才陸續設立。在這70個育成中心當中,政府直接投資1所,政府相關非營利育成中心一所,民營並以營利為目的育成中心為三十六所。

為了更有效支援育成中心之各項發展,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亦推動了地區性企業提升計畫,經濟發展局提供一年九○%的營運基金給當地的育成中心,費用包括日常營運費用與育成經理人的薪資。所有被補助的育成中心每年至少需要培育十家進駐企業。政府會在每三個月對補助的育成中心進行績效評估,並按照培育成果撥出當季的補助款項。除此之外,經濟發展局亦對所有新創企業提供「新創企業發展計畫」提撥資金直接投資新創企業,投資金額以三十萬新幣為限(約六百萬元)。

經濟部攜手工研院催生新創事業

無獨有偶,為打造台灣高科技產業優質創業環境,建立新高科技創業走廊,台灣也不落人後,不僅工研院成立「ITRI TechVenture Club工研院科技新創俱樂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也推動新興產業育成加速器,提供技轉、業師、舉辦媒合會,以催生新創事業成長發展。

工研院蔡清彥董事長指出,台灣現階段的創業及投資環境,相較於美國和其它亞洲地區並不活躍,多數創投資金,都投資在新興市場或是其它具有龐大市場的亞洲國家,而國內優秀的新創企業就算有好的產品,卻不易取得足夠的資金,與全世界好手角逐全球市場。且相較過去成功創業模式,現今新創企業極需技術、人才、資金與產業四大關鍵要素,迅速調整商業模式,並促使產業加速成熟。對此工研院有此使命和責任,透過ITRI TechVenture Club定期篩選具有國際化潛力的創新個案,再經由具國際營運經驗的業師、能加速企業成長的專業經理人及有成功創業經驗創業家,共同協助輔導、並結合贊助商、品牌通路商、媒體等相關資源,將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送上國際舞台。

工研院至今已技轉衍生新創事業八十四家,成功上市櫃十八家,工研院科技新創俱樂部將加速新創、加速投資、加速轉型,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新創事業組長徐竹先指出,新創事業要將技術的商業價值發揮到最大,人才是關鍵,包括科技人、企業人、投資人需要緊密合作,俱樂部提供三種業師專業輔導,計有企業業師(由具有豐富商業實務經驗的企業高階領導人擔任)、創投業師(具有長年投資經驗的國內外創投及天使投資人擔任)、技術業師(具紮實技術背景並具有業界實務經驗的技術專家擔任)等,豐富事業的人力資源,引導企業成功。

而科技新創俱樂部為促進科技新創事業與企業界及資本市場加速對話,掌握投資契機,也定期舉辦各項國際活動,包括科技新創俱樂部聯誼餐會、科技新創國際論壇、科技新創市場交流會,其中,今年四場投資發表會,春季場二月、夏季場五月、秋季場八月、冬季場十一月,提供創新審查、政府資源輔導,使新創事業獲得寶貴的商業資源,進而促進產業活躍。

此外,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前年(二○一二)起,參考國際作法,建立一套台灣產業專有的育成加速器,透過強化台灣育成聯盟服務能量,達到加速育成企業成長的目的,已打造工研院、交大、中原育成加速器。
加速器目前有三大平台,第一是負責遴選潛力育成企業,大企業連結,加速走向首次公開募股,或進入已公開募股的價值鏈,第二是負責建構新創事業資金網路,加速台灣天使投資人社群的建立與新創資源的常態交流,第三是負責國際育成網路建立連結,加速引進國際育成的新作法及新思,加速育成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育成加速器,去年成果亮眼,誘發投資十五億七千萬元,舉辦多場活動加速媒合,三十五場天使俱樂部及國際市場商機媒合會、四百位創投及天使的參與、一百家優質廠商發表、一千五百人次交流,並且推薦六家公司至創櫃板,包括邑錡、勝義科技、宇萌數位科技、錫安生技、源星生醫、易宏生技等。今年更結合育成中心、法人單位、專業服務單位籌組聯盟全力推動產業育成加速器,工研院主攻歐洲市場、產業則是雲端產業及生技醫療,交通大學主力在亞洲市場、產業集中在電子資訊、雲端應用、生技醫療、精密機械,中興大學專精新興市場、產業主力是綠能環保、生技醫療、精密機械、文化創意,資策會主功美洲市場、產業集中在文化創意與電子資訊。

相關文章

  1. 企業上櫃條件大鬆綁 創櫃板成創新企業孵化器
  2. 新創典範1:結合數位多媒體與文學藝術史 林芳吟使頑石創意躍上國際
  3. 新創典範2:要瞭解你的競爭對手在哪裡? 陳五福以創業為職業
  4. 新創典範3:創新事業得獎常勝軍 孫德崢募資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