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大水餃? 不用等冬至也可以吃到

店家在街頭擺放菜繭。

獨家報導文、圖:編輯部

湖冬至特色美食「菜繭」,台語發音為「菜幹」。對於澎湖人來說,冬至不是像台灣本島民眾一樣吃湯圓,而是包「菜繭」,還有另一供品「雞母狗」祭拜祖先並食用。對澎湖人來說,沒有吃過菜繭,就好像沒有過冬至一般。而「菜繭」對在外打拼的澎湖遊子而言,是難忘的鄉愁。

而「菜繭」的作法是先將在來米與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漿之後,再揉製成糰做成外皮,包入內餡的菜繭,長得宛如大顆的水餃,大小約一個手掌大,有些民眾因其半月形的外型,給予菜繭「澎湖大水餃」的暱稱。菜繭蒸好後,一股濃濃米香撲鼻而來。

過去多數澎湖家庭在冬至來臨前,全家大小會聚在一起包「菜繭」。然而,時至今日,隨著人口外移變少,部分居民改為直接訂製或購買。

而隨著菜繭近年來成為澎湖代表性飲食文化之一,不只專書或專文予以介紹,甚至還有旅遊業者將其發展為地方特色小旅行。不僅如此,包含縣府等公家或私人機關,也會在冬至到來之前,舉辦包菜繭活動,讓這個菊島限定美食能夠保留下來。

不只冬至,事實上,在其他時候也可以吃到這個特色美食,像是北辰市場就有賣菜繭的攤位。另外,也有其他餐廳有販賣菜繭,讓海內外遊客也有機會在冬至之外的其他時節,享受這個在澎湖才吃的到的限定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