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淯、葉惟禎|攝影:Abe Meng、Luca Ye、Pingnan Tu、Jennifer Liao、Lily Chang、Harley Lee、Wesley Tsai、Ryan Hsiao
作為一位「現代藝術」的創作者,劉涓的畫作來自不同空間與記憶,似乘雲霄飛車,又似柳暗花明又一村。她的作品表達「她」這個人,作畫當下的她,忠實記錄自己的人生。
旅美畫家劉涓,善用抽象手法來表達生活的哲理,在她的畫筆之下,每一項看似平凡的事物,彷彿都有了新生命。
「宇宙運行的道理是哲理,太陽之下無新事也是一種哲理,可能很深奧也很簡單,我希望用生活上簡單的道理來表達。」劉涓說,很多人講「殘缺的美」,但是殘缺為什麼美?如何從殘缺中看到美,就是劉涓想要表達的道理。
譬如她在798園區參觀時,最吸引她的不是畫廊裡的藝術品,而是路邊的垃圾或臭水溝。劉涓會把它拍下來,成為創作藍圖。「其實當我把它轉換成抽象畫,就已經賦予它新的生命,觀賞者看到它的時候,它已經不是臭水溝,而是在圖像裡找到相關經歷。」
劉涓認為,抽象藝術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營造觀賞者與作品間的互動。
令人讚嘆 抽象之美
劉涓的朋友曾戲稱她可能有分裂的個性,劉涓笑說,朋友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或許是因為她在不同層面中,展現最真實的她。
「平日的我比較安靜,而把熱情與動感放在藝術創作當中。尤其他看到我的大多是大幅的作品,不像是一般女性畫家會畫的尺寸,然後再看到我的構圖與動感,又更震驚了。」劉涓分析。
很多人覺得看抽象畫,就像看天書一樣摸不著頭緒,劉涓說,一般人對抽象藝術的理解很模糊,嚴格說來,抽象藝術分為「具象抽象藝術」(Abstract)與「不具象抽象藝術」(Non-figurative)。
「具象抽象藝術」是一個統稱,就是從「寫實」為出發點,包括改變實體的造型、色彩、透視等等,塞尚(Cezanne)的風景、畢卡索(Picasso)立體時代的人物,就是具象抽象藝術的表徵。
而「不具象抽象藝術」則是在思考理念上,就已經是抽象的形式,比如藝術家想要表達的快樂、傷感、禪意等等,而在畫面上看不出實體的物像。
劉涓表示,她的創作屬當代藝術,藝術性與學術性較高,一般人乍看之下較難理解,畢竟商業畫與裝飾畫的性質不同,很多人反應看不懂是能理解的。
其實繪畫有繪畫的語言,抽象藝術有抽象藝術的語言,如果沒有這些語言做基礎,確實不容易理解。劉涓建議觀賞者可從色彩、筆觸、構圖三方面來欣賞。
就色彩而言,一幅繪畫作品裡總是有色彩,如果不是五顏六色,那就是黑、白、灰,有時還可在畫面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顏色。這是觀賞者最容易的切入點,畫家選用什麼顏色、顏色本身的彩度與顏色之間的搭配都可窺出一二。
再者是筆觸。筆觸是藝術家與畫布最親密的接觸,一旦藝術家創造出自己的「筆觸」時,觀賞者欣賞作品時就「有跡可循」。若真看不出所以然,只是單純欣賞藝術家獨特的畫法也是一法。
最後看構圖,看藝術家如何安排畫面。觀賞者可以從構圖上看到藝術家的巧思與佈局,例如:重疊的技巧、透視的運用、力度的營造、和諧或旋律的表達等等。
超越筆跡 感應宇宙
其實,無論畫作再如何抽象,劉涓剖析自己作為一位「現代藝術」創作者,她的作品就是要表達「我」這個人,包括思考意念、情緒走向、創作時的喜怒哀樂,以及那段時期的生活狀態,都會在當時的作品中出現。
「可以說當下的我,是赤裸裸地呈現在畫面上,也可以說是對於當時狀態的一種紀錄。觀賞者看到我的作品時,可能是六個月或一年以後,甚至更久,但即便過了那段時間,我想法可能已經不同,思考創作的路線可能已經改變,可是這沒有關係,對於觀賞者而言,欣賞這些畫作對他們而言,仍是一種新的體驗。」
劉涓曾說,自己的畫作來自不同空間與記憶,比如有次她去北加州參加親戚的婚禮,經過山區來回走了20英哩,容易暈車的她一回到平坦的公路,不禁思索自己的人生不也像這段旅程一樣,經歷峰迴路轉,或似柳暗花明又一春。
人生又如坐上雲霄飛車,把生命扣在安全桿上,一路驚叫,幾乎失去重心和地心引力,直到速度減慢,回到終點才明白,其實平淡的步調,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這一次的經歷,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我於是畫了一系列的〈公路旅行〉(Road Trips)。」其實這系列畫作中的「公路」不是主題,「風景」也不是重點,而是讓這些畫作中的圖像,激發觀賞者去尋找在自己生命中類似的經歷。
劉涓細細分析她的創作理念,說著她怎麼看待生命起伏,並且把旅途上的高興、憂傷與生病,如實呈現出來。
打破傳統 蓄積能量
就是因為畫作是她人生每一段旅程的紀錄,因此身為專業藝術家,觀察能力是隨時隨地的,尤其劉涓的創作是抽象藝術,難度更高,「畢竟我想表達的是內容,而不僅是畫面呈現的圖像。」
為了真實記錄,劉涓每年都會到英國冰湖區,而且一住就是兩、三個星期,讓自己完全融入當地,了解他們的文化。她觀察到,英國文學有深度,因此英國人說話的用字遣詞比美國人要來得體面,但是英國人的高傲與偏見,亦是舉世聞名。
「尤其英國近年國道衰落,他們自傲又不服氣的微妙心態盡收我眼底,這樣小小的觀察力與自我訓練,就是自我培養觀察力的結果。這種訓練,會使我很本能的觀察到平常人不會注意到的地方、感受到一般人忽略的細節。我有這麼多思想層面的衝擊,創作靈感自然就能源源不絕。」劉涓如是說道。
人們常說懂得欣賞藝術的人,都是有著「精神小資」的人,「但我真心希望我的作品能激發觀賞者的想像力,與畫作產生互動,讓欣賞抽象藝術成為一件有趣的事,以達到提升藝術修養的目的。」
劉涓說,現代人說自己「每天都很忙,忙著吃飯、睡覺」。的確,人們每天忙忙碌碌,花費很多時間在維持生活上。尤其是家裡有年幼的孩子,年輕父母就像旋轉木馬一樣,繞著同樣的軌道、做著同樣的家事,久而久之,心靈枯乾狀態,生活乏味可陳。
故此,劉涓認為藝術的教育非常重要。但她更認為「藝術教育」不是教人拿起筆來畫畫就好,更要培養人們對藝術的鑑賞力,以及培養藝術知識的能力。「人類與動物不同,是因為人類能夠創作藝術、欣賞藝術。如果人們不去開發這種天賦本質,那我們跟動物的差別又有幾許呢?」
劉涓記事簿
-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 1986年 移民美國
- 2002年 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Cal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修習藝術學士(Bachelor of Art degree)
- 2011年 於美國克萊蒙大學研究所(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修習藝術創作博士
- 2014年 在法拉盛黃氏藝廊舉辦藝術展
- 2017年 於美國鳳凰城「亞利桑那州首府博物館」,與何念丹、梁政均、吳澤慧及張富美等旅美台灣藝術家,舉辦畫作聯展《畫廊雜誌》美國特約撰稿人、北美南加州華人寫作協會永久會員、紐約 Hwang Gallery 專屬畫家、「紐約藝博會 NYCA」顧問,「美國經典藝術中心」計劃執行者現為華裔旅美當代抽象藝術家、藝術作家、畫廊總監和國際策展人,目前居住於加州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