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暑假過一半,醫院診間湧現一批「龜頸族」病號!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鐘子超表示,這一批為數不小的年輕族群全因頸部疼痛前來就醫,幾乎都是在學學生,問起來原因,不外乎暑假期間宅在家吹冷氣,長時間姿勢不良玩手遊、看漫畫所致,甚至有不小比例的患者外觀明顯呈現駝背坐姿、頭前傾,像極「烏龜頸」,體態完全走樣。
根據健保統計資料,近年頸椎椎間盤病變人數逐年上升,且年齡不分老少,最大禍首就是電子產品的普及與重度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不只頸部疼痛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甚至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鐘子超說,統計分析也發現,現代人工作離不開電腦、上下班通勤眼睛緊盯手機螢幕、回家後繼續滑著手機、看平板電腦,「低頭族」比例高、時間長是頸椎退化的主因。以往都是抬頭遠看風景及等人,現在則是「低頭」近看影像和以手機定位找人,人人一機在手,低頭不只成為日常,更內化成為生活習慣。
長時間「低頭」將造成頸椎椎間盤壓力過大!鐘子超警告,頸椎椎間盤病變成了現代社會的文明病,除了導致劇烈疼痛外,甚至連日常活動都可能受限,雖然大多數頸部疼痛會自動緩解,但全球卻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面臨持續三個月以上的頸部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鐘子超指出,頸部疼痛有分急慢性,頸部疼痛大部分是頸部肌肉扭傷引起的,也有一部分是頸椎結構退化所造成的症狀。急性頸部疼痛通常由肌肉扭傷或肌腱損傷造成,可能源自於外力衝擊或不當姿勢,如落枕。
輕微拉傷應在數天內可自癒,通過冷熱敷、藥物及物理治療可以緩解,如果疼痛持續超過兩週,就是慢性頸部疼痛。
鐘子超提醒,慢性頸部疼痛通常有以下四種情況,需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一、頸部合併肩膀或手臂疼痛:可能因頸椎間盤突出或神經孔狹窄引起,症狀可能突然或逐漸惡化。通常採取保守療法,如藥物和物理治療,若無改善可考慮手術。二、姿勢不良造成疼痛:常由頸椎退化引起,會隨時間惡化,但大部分病患可用保守療法處理。
三、晨起或夜間疼痛:可能與頸椎關節退化有關,加上睡眠時姿勢不良或早起受寒,可能造成疼痛,60歲以上的長者較常發生,適合採用保守治療。四、合併肢體不適:如疼痛延伸至上臂並伴隨活動不便,需檢查頸椎脊髓神經是否受壓。這類疼痛通常進展緩慢,保守療法有效,但在必要時可考慮手術。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