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躲開4種疾病 醫師教你立懂什麼是「CKM症候群」!

一次躲開4種疾病   醫師教你立懂什麼是「CKM症候群」!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隨著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對於慢性病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更要懂得什麼是「CKM症候群」!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指出,這是近年醫學界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即心血管 – 腎 – 代謝症候群(Cardiovascular – Kidney – Metabolic Syndrome),它包含了4個相互關聯的醫療問題,分別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

原來「CKM」三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心血管、腎臟和代謝。其中,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屬於代謝性疾病,而上述這4種病症相互影響,往往會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

為什麼它們會同時出現呢?郭志東解釋,這是因為人體的各個系統是相互關聯的。當人體消化食物和飲料後,營養物質和能量會通過血液運送到身體的細胞,心臟和血管負責血液循環,而腎臟則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只要其中一個系統出現問題,就可能影響到其他系統,從而導致 CKM 症候群的發生。

郭志東說,作為一個新發現的病症,CKM症候群不像一些早已被研究的疾病那樣有大量的歷史數據。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每3個美國成年人中就有1人至少有3個心血管 – 腎 – 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因子。在台灣,雖然缺乏特定的大規模統計,但隨著生活方式的西化和人口老化,患有相關疾病的人數也在逐漸增加,CKM症候群的問題不容忽視。

要注意的是!CKM症候群症狀可能包括構成該症候群的4種疾病的相關症狀,例如:胸痛、呼吸急促、昏厥、腿部、腳部、手部或腳踝腫脹、行走時腿部疼痛、疲倦、食慾改變(食慾不振或食慾增加)、排尿次數增多、皮膚乾燥、睡眠呼吸中止症、痛風等。

郭志東提醒,體脂異常或偏高是導致CKM症候群的主要原因,而肥胖、腰部周圍的額外體脂肪、高膽固醇、高血壓、腎臟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都是CKM症候群的風險因子。關鍵在於,CKM症候群的併發症相當嚴重,可能包括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心臟病發作、中風等。

郭志東強調,目前可以通過多種檢查來診斷CKM症候群,包括測量血壓、進行血脂檢查、檢查血糖、評估腎功能、測量冠狀動脈鈣含量、計算身體質量指數等。而保持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減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攝入;獲得足夠的睡眠,每晚7至8小時的良好睡眠;避免吸菸;管理血壓、血糖和膽固醇;定期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都有助將BMI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人奧少年! 30歲以下「三指標」出問題比例逼近中老年

女童狂咳不好 醫揪出隱藏12年罕病!擺脫肺癌風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