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無規範通訊、戒護投票 柯文哲爭取罷免投票遭駁回

法律無規範通訊、戒護投票 柯文哲爭取罷免投票遭駁回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張孝義/台北報導

因京華城案被羈押在台北看守所的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就26日參與台北市第六選區立法委員羅智強的罷免投票,委任律師蕭奕弘提出行政訴訟並聲請假處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25)日以沒有通訊投票、戒護方式至指定投票所完成投票及在監所設投票所的法律規定,駁回柯文哲的聲請。可抗告。

裁定指出,柯文哲陳明聲請事項所指之以適當方法完成系爭投票案之投票,可能之方法有:在監所設投票所、通訊投票、透過戒護方式讓柯文哲至指定投票所完成投票3種方式。

但是,經合議庭審查,依選罷法第3條第1項、第57條第5項及第63條等規定形成之選舉制度,是在公眾得見聞的公開場域設置投票所,透過不特定多數人公眾監督選務,兼有保障選舉權人投票與不投票自由之效應,並使前往投票所之選舉人可在無顧忌之自由環境下,以無記名方式投票(秘密投票)。

選罷法第17條第1項明定,選舉人原則應於戶籍所在地投票,即所謂在籍投票,至矯正機關受羈押之人等各種特殊情況選舉權人應如何及以何種程序保障其以自由意志行使選舉權,核屬立法通盤考量之裁量範疇。所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無從得出柯文哲得以不在籍投票之方式,完成投票案之投票。

合議庭指出,柯文哲主張選罷法第89條準用第17條第1項規定並未規定投票方式應該「親自投票」,故得以通訊投票完成系爭投票案。但是,依選罷法第17條第1項、第18條第1項及第3項、第19條第1項規定可知,罷免投票之方法,必須由投票人親自至指定投票所,於罷免票圈選後投入票匭中,即為親自投票,所以本件若准柯文哲以通訊投票方式進行,即有違前開程序規定,柯文哲主張,並不可採。

至於透過戒護方式讓柯文哲至指定投票所完成投票部分,觀諸羈押法全文並無相關規範可供看守所遵循,戒護過嚴侵害受羈押人之人格權;過寬則升高脫逃可能性等維安困難度,損及公益。凡此均待受理本案法院審酌兩造之主張並依調查結果綜合判斷,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尚無法在本件定暫時狀態處分之緊急程序,形成柯文哲本案訴訟勝訴可能性較高之心證。

況且,如果柯文哲事後本案敗訴,其已藉由定暫時狀態處分達成本案訴訟之目的,另行所提之本案裁判亦隨之失其意義,如嗣後本案判決認柯文哲所提給付訴訟之訴求為無理由而予駁回,致有選舉無效之情形,同一投票所之其他選舉權人甚至有重行投票之可能,更見對其他投票權人之權利及原投票結果之罷免公益有重大影響。

合議庭經綜合衡量比較本件如暫時准許柯文哲定暫時狀態處分之聲請,影響選舉結果公益所造成之重大損害,遠甚於未准柯文哲之聲請而其事後獲本案勝訴所生之個人損害,自難認本件有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必要性。因此駁回柯文哲的聲請案。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彭振聲喪妻出庭崩潰庭期延到9月2日 沈慶京裝電子腳鐐完成辦保返家

北檢查吸金 意外發現徐巧芯前助理涉案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