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6)日主持市政會議,聽取農業局、環境保護局、教育局及民政局「桃園市食農教育減碳成果」專題報告後表示,市府持續推動多元食農教育與各項減碳措施,並積極推廣可自然分解、整體成本更具效益的環保農膜,取代不易處理的傳統塑膠農膜;此外,植物殘枝粉碎機已有效協助農友就地處理廢棄竹材與樹枝,後續將請農業局整合相關資源,發展共享機制,進一步推動永續農業。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提到,「減碳」是食農教育重要的一環,農產品在提升外包裝美感之餘,更應重視減廢的綠色設計,將由環保局、農業局及文化局共同協助推動兼具美感與減廢的綠色包裝。此外,也可善用復興區竹產業等在地特色環境條件,整合農業局、環保局、青年局及原民局等跨局處資源,創造兼具食農教育及低碳永續的全新產業。
農業局長陳冠義指出,食農教育不僅是最支持農業推廣的工作,也是符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作為,未來農業局也將進一步推廣「慢食文化」,導入優良、乾淨、公平3大理念,實現農業永續;市府也將持續擴大有機及產銷履歷制度的農產品耕作面積,提升在地農產品競爭力,同時加強市民「吃在地,享當季」的觀念。
農業局補充,市府積極以「源頭取代、循環利用、末端去化」3大核心策略推廣食農教育,透過跨局處合作,共同推進有機與友善農業、學校營養午餐選用在地食材、水資源永續、食享冰箱推廣與廚餘再利用等措施,至113年已累計減碳3692公噸,未來將持續建構在地推動網絡,提升食農教育與碳管理整合效益。
照片來源:桃園市政府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談共諜案批政府無能 施威全:真正內部敵人不在社會、重點在宮廷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